我們的春節2:拜船頭 魚穫豐

我們的春節2:拜船頭 魚穫豐

蜑家人過年
「南丫島這個灣叫做索罟灣,但你知唔知『索罟』係乜嘢意思?」
跟當了幾十年漁民的明哥談天,常被他問到口啞啞,談天文地理就更覺。漁民農民,全都要知天地,略懂曆法。現代人之所以覺得漁民農民生活有趣,多少是因為我們無知得五穀不分。漁船上的生活到底如何?小小的香港,點解天后誕有幾個日子?且聽明哥講解。

「HongKong」就是蜑家話

蜑家人是水上人,講的當然是蜑家話。蜑家話和廣東話分別不是很大,主要是水上人的生活用字特別豐富,比如「死」字,蜑家話讀做「蟬」,例句:「啲蝦再唔食就會『蟬』㗎喇!」但發音上就跟一般粵語有少少不同,沒有前圓唇元音,所以「四角裝香,洗面上牀」蜑家人會講「洗角裝糠,洗面爽牀」,「打魚」讀成「打椅」。相傳當年英國人於香港仔登陸,問當地人呢度叫乜名,蜑民就以蜑家話回答「糠港」,所以香港的英文名稱是「HongKong」,而不是粵語拼音「HeungGong」了。

捕魚拜神算日子

「罟,即是網,索罟即是收網之意。我們用的漁船,就叫罟仔(音「沽仔」)。」罟仔各有不同大小,視乎船家的經濟/生意狀況,但佈局大致相同—船身前有甲板,甲板都可掀開,擺放漁穫及各樣工具,進入船身(漁民叫艇島)上,駕駛室沒有門,因為以往船家除駕船外還要兼做各類工作,至於漁船的前後左右,各有特定叫法:「前叫艇頭,後叫艇尾,船左叫『大撈便』,船右叫『小撈便』,點解?因為叫左邊,你會問到底是你面向的左邊,還是船的左邊,會造成混亂。對於漁船來說,左側是青龍,是吉利位/生財位,右側是不吉利白虎位。若不是自家人的女人,不可以由左側上船,但入了門後則可以。」因為這些規矩,所以船上的神樓設於左側,而廁所則設於右側。主人房也設於「廳島」的左側,即駕駛艙的後面,右側為花仔房,即閨男房。女仔的花女房設於船尾,足見前人重男輕女,而且房間甚為細小,一間花女房可以睡三個小孩!

■這是個罟仔模型,由明哥的漁民大哥親手做成,今日採訪參觀的漁船大同小異,只是圖中這艘年代較久遠。

略略懂天文與地理

漁民過年,只拜船頭將軍,沒有拜車公呀天后呀等等。漁民一般拜幾個神,「有漁民拜天后,也有人拜洪聖爺,也有拜北帝(全名是北方真元真武玄天上帝),也有拜觀音,坪洲一帶則拜金花娘娘的。」漁民每年除了過年,頭等節日就一定是天后誕了,但不說不知,原來小小的香港,天后誕就有幾個日子,「天后誕的正日是農曆三月廿三日,但例如長洲西灣,就會改為三月十八日,提早了五日,而南丫島的漁民,則在四月十八日,為甚麼?」一解之下,原來與天文地理,和漁民的作息很有關係,「那是因為個別的漁港,在三月廿三日的正日,生意太旺,這是由於每月的初一、十五,流水會有三日特別急,例如每月的十五至十八日,流水太急,魚穫很少,但到了廿三日水流已慢,反而最適合捕魚,所以例如長洲西灣的前人,就會想反正從十五起那三日沒有甚麼漁穫,不如提早替天后娘娘慶祝生日吧!因此在十五日就會有粵劇開鑼,因為十五日月光最圓,代表了圓滿,天后誕一共會做九齣劇,由十五日演到十九,休息了五日,二十日大家就出海打魚了。二十日是『死流』,水流慢,很適合捕魚。」

■這是天后誕時搶回來的。

■罟仔上層,有一拉帆。這艘船雖然有牌可以出海,但已採用了燃油發電,拉帆只是給遊客做樣的動作。明哥:「以往看帆的質料,就可知道主人的富裕程度,窮的用竹織成,富的用帆布。」

擇日出海收穫多

至於南丫島把天后誕延至四月十八日,道理也一樣。因為以往我們用大光燈來捕魚,也就是在黑夜裏,以大光燈照着海裏,吸引魚群,然後下網,但三月廿三日剛剛好是旺季,於是漁民把它延至四月。但四月也有壞處,這時候剛開始起西南風,天氣轉熱,風急水面流動也急,但水底不動,撒網時會被吹得反轉,因此把日子改在四月中,漁民稱此為「補祝天后寶誕」。至於蒲台島,則沿用天后誕三月廿三日,而且至今都保留了搶花炮的儀式,「以往花炮用火藥射出,內藏一支有號碼的竹籤,號碼越前,越見幸運。搶花炮是漁民大日子,大家各組成了不同的花炮會,年輕人搶一番,自然會打交,因此後來被政府取締了,至今仍保留搶花炮的,只有蒲台島,而他們亦以丫叉,代替了火藥來彈射。」
要捕魚,甚至只是釣魚,其實都必須懂天文,例如明哥說釣魚最佳的季節在農曆四月至十月,因為天氣較暖,魚會搶餌,到了冬天,魚類減少了活動,也比較吃得少,自然不這麼容易上釣了。「有些月份對漁民較有利,有些較危險,例如三月,我們有云『三月東風,惡過雷公』,平日的風是由和緩變成加強,再變清勁,但三月的風說來就來。到了六七月,漁民稱此為『石狐風』,即低氣壓,較易颳颱風。到了九月初三,及十月初四,這兩天最易起大東風,這雖然不是百分百準確,但我的經驗上這前後兩三天都會颳大風,出海就要小心。

■文化村內,尚有其他漁船的模型,前者為以往的蝦艇。

■舊式舢舨,如今在香港仔等地還有使用。

■如果生了孩子,船主會親手為孩子做一個竹錢罌,這個是明哥親手做的。

■駕駛艙,其實只是坐在一塊木板上,位置特別高,方便船主在上層遙望遠處

傳統開年飯菜

「大年初一,漁民一定食齋!」明哥說:「因為當漁民,全年都在殺生,那到了年初一就會守全齋一天。」據他講解,漁民初一早上八點多就吃早飯,這一頓有冬菇、蠔豉、腐竹、粉絲等等,再用南乳撈飯食。為甚麼吃齋菜會有蠔?因為在中國道教傳統上,蠔不算葷;但如以佛教來看,這就是殺生。」午飯呢?「一點左右吃蒸年糕,年糕以糯米做,如今已經沒有人會依蜑家做法了,因為蜑家人的年糕不是一底一底的,而是一缽一缽的;另外,做年糕也有一些傳統規矩,就是每年都要比往年做得多,好意頭嘛!我記得,以往我媽每年都外出租人家地方做年糕,到後來新年做的年糕,我們要吃到五月!」真誇張!初一晚飯又如何?「下午五點就吃飯了,水上人不會天黑先吃飯的,為甚麼?這講起來有點好笑,因為從前水上人文盲很多,大家都迷信,天黑了才吃,黑食乞食嘛!哈哈。」雖然如此,但漁民一如農民,敬天畏地,對曆法天文都有認識,「晚上十一時到達了子時,就等於是初二了嘛,這時候大家會開年拜祖先,有幾味餸菜是一定會吃的,例如豬肉,取其肥肥膩膩(肥肥利利)之意;生果,生生氣氣;髮菜蠔豉是發財好事,唔少得;另外仲有糖水,大家當是宵夜吃一吃,然後就去睡了。事前大家會查看通勝,看看初二的吉時是何時,準備早上拜船頭將軍,這是開年的大事。」

■文化村上有家貓兩隻,一黑一白,野貓數隻。兩隻家貓都十分之友善,又十分之優閒,平日都在曬太陽羨慕死人。

■這就是花女房,真的好細小呀,舊時做女真係慘。

■駕駛艙後,有神樓一個,這船供奉的是天后娘娘。

■總有紅色鐵盤一個。留意主人用的是長枕頭,意為「夫婦同牀同枕」。

■花仔房位於船的右側,與主人房相對着,空間也不小。

開年餸菜

■開年餸菜,全部放在一木盆上,端到船頭拜祭。

魚蝦大信
即魚蝦收穫豐厚,魚的種類不限,但一定要用活魚。

發財好事
髮菜蠔豉,與岸上的習俗一樣。

豬肉
漁民生活清貧,沒用燒豬,只用一份烚熟的豬肉,取其肥肥利利之意。豬肉以外,也會搭上大腸,代表「搵長」。

樣樣有
生菜、芹菜、葱蒜,也有蘿蔔,全部都是好意頭。傳統上全部都不切頭,要有根。

生果
生果,生生猛猛,時節一定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