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信用舵手 新春投資秘笈冼國林:股樓忌短炒

第一信用舵手 新春投資秘笈
冼國林:股樓忌短炒

憑一部《葉問》電影及近期愛徒陳嘉桓被毛手毛腳事件,令電影界新丁冼國林火速成名,電影已令他忙透了,冼師傅趕及新年前,將其財務公司第一信用控股(8215)上市,連同經營電影業務的國藝控股(8228)在內,一身兼兩公司主席的他,認為時間管理好,公事幾忙也能應付裕如。
記者:陳偉燊 攝影:程志遠

處理私人投資方面,冼師傅也有一手,可與讀者分享,冼國林的投資武林秘笈,就是「不贊成炒股炒樓」,冼師傅強調是不贊成短炒。

內險股增長潛力大

他以購置物業為例,若炒樓涉及的買賣費用及印花稅,最少都佔7%至8%購樓成本的話,若賺幅不夠10%便會蝕本。因此他認為,倒不如長期持有物業一段時間,不理會期間的升跌幅更為實際,反而賺得更佳回報。
他個人亦長線投資於中國人壽(2628)及新華人壽(1336)。在他眼中,內地的保險業正如20至30年前的香港保險市場一樣,尚未做到「一人一保」,加上人均收入仍然較低,即意味尚有10至20年的增長空間。相對炒股票而言,他認為屬危險的舉動,原因是他在銀行工作期間,目睹不少風光過的客戶經歷股市高低潮,因此他得出一個原則,就是「量力而為」,這同樣套用在他買賣股票上。
不愛短炒的冼師傅,原來由於「驚死」,所以不會「一味長揸」。他說,若非他在2000年沽出股票,又不懂得在2008年沽售樓房,根本見不到本報記者,接受今次訪問。
說到此,冼師傅祝各《蘋果》讀者在龍年「生生發發、發財好市」,他有信心龍年是向好的一年,過去20年有好市,有淡市,每次都有新富翁,希望讀者係其中一個。祝大家大吉大利,身體健康!
發財除了有橫財命,都要靠實力。身為兩間公司掌舵人的冼師傅,說到他的事業,他形容自己已經變身生意人,既救了江山,亦開創了江山,令他的思維及領域繼續增長下去。

冼國林(左)為葉問兒子葉準(中)的徒弟。資料圖片

「放數都可以幫到人」

冼國林所謂「救江山」,與他入股國藝控股的前身慧峰集團有關。他直言:「原來重組一間公司唔簡單,差唔多係(做公司)doctor(醫生)」。「開創江山」亦即是安排第一信用上市。他說,第一信用上市,完全是自己的部署。
如今第一信用既做出成績,就算要兼顧國藝,冼國林認為,其實最講究時間管理,並且要對自己的工作投入。他不諱言,他的投入程度,可以從同事在凌晨時分,不時收到他的電郵可見一斑。雖然做財務公司,一向令人聯想起「淋紅油、高利貸」,但他指出若社會沒有財務公司,相信很多人會破產兼跳樓。如果做得好,一樣可以幫人。

冼國林分享投資秘笈,不贊成炒股炒樓。

冼國林簡歷

1980至1987:任職盤谷銀行分行、會計部及內部審計
1987至1989:日本信用保證財務(現大眾財務)信貸資訊及控制部主任及助理經理
1989至1994:盤谷銀行控制部副經理
1996至2005:永亨銀行助理總經理、永亨信用財務董事兼總經理
2009:第一信用主席兼創辦人
2009:中國東方實業非執行董事
2010:國藝控股主席兼執行董事
2010:國藝控股非執行董事

再獻新猷
「貸神」謀搶年輕客

由冼國林一手一腳湊大的第一信用控股(8215),終於在2011年尾成功上市,開市首日不到五分鐘,一度較招股價0.3元搶高逾兩倍,成為全年單日升幅最高的新股,引起投資者矚目。冼國林自言,連他目睹當時的情況都即場「O嘴」,並因為未想過投資者會如此追捧。公司現進入新階段,他不單止要構思衝出香港,亦要「度新橋」開拓新市場。「只要有心做好公司,要成為主板公司為期不遠。」

資金成本升影響微

在信貸市場有「貸神」之稱的冼國林,一向予人印象是想頭多多。秉承過往他在「打工」時代,曾經度出最低利息保證、轉債務結餘、免息分期及債務重組等新猷。他說:「除創新橋亦要創新市場,因為現有市場多人加入競爭,所以係向深層發展之外,睇橫向(發展)」。
冼國林的眼中,18歲以上的年輕人,正是未來第一信用要橫向發展的新客源。因此他計劃,在上市集資後,重新部署提供貸款服務時,向這些新客提供金融服務,讓他們熟悉公司,為日後開拓更闊市場。
雖然近期資金成本上升,冼國林卻指出,若他們獲銀行提供合理成本的資金,就算加息一、兩厘,相對他們每宗生意息率動輒達20至30厘計,他們所受影響不大。

第一信用去年底上市,備受投資者追捧。資料圖片

多重身份
習武做生意瓣瓣掂

冼國林一向專長搞財務公司,但身為影片出品人的他,一身兼多職,既練武術、詠春,又搞財務公司、影城以至酒店生意,又要兼顧寫書。回想當初,他說一切都是無心插柳,結果發展不同的事業。

「高峯離場最開心」

回顧80年代,冼國林原來在晚間進修ALevel,一心想着做律師,但是因為當時英文科成績欠佳,才轉考銀行,並且部署之後再修習法律。在銀行界浸淫多年,對他最大的訓練是每個人都有規有矩,並且涉獵銀行櫃面、滙款、存款、會計、審核及按揭等基層工作,到1987年才晉升為主任。
在冼國林的做人概念裏,一草一木皆可學,不是待人家教導。冼國林還記得,過往在每晚修習功夫後,仍讀書一個小時,當中所研讀的,包括不少實戰書籍,專門研究不同問題的「死因」。
冼國林回憶說:「冇想過做財務」。但是結果他在財務公司及私人信貸領域,發揮所長。同時亦在永亨(302)協助搞信用財務公司,開拓警察、消防及海關的市場,並且幫助他們債務重組,替公司每年賺過億元同時,亦收到很多道謝信,並且在事業高峯時離開。他說:「人喺高峯時走係最開心。」
冼國林教人做信貸分析時,已着後輩不能夠只顧埋首舊有數據,還要顧及客戶在過往三年的經濟環境下之表現,是否與同業一致,甚至要留意行業前景。冼國林表示,曾試過有一香港礦主向他們尋求信貸購置機器,但是因為他見到在香港有關行業已經式微,因此反對批出貸款。冼國林事後回想,這樣反而幫助客戶避過破產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