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門出生,所以算不上是百分百的香港人。澳門政府年年派錢,令香港政府去年也按奈不住要跟隨。有人問我有否「過大海」回澳門領取福利,我的答案是「沒有」。何解?因為我早已沒有澳門身份證,也不覺得我要羨慕澳門人年年有錢落袋。
還記得幾年前有位三十九歲的澳門男病人,患肝衰竭而急需換肝,因澳門沒有肝臟移植服務,所以把他緊急轉送來瑪麗醫院。由於他不是香港居民,不能享受香港政府為居民提供的公營醫療補貼,幾經辛苦才申請到澳門政府向瑪麗醫院承諾為他繳付一百萬元的肝移植手術費;也由於他不是香港居民,沒有資格輪候遺贈肝,祇能接受活肝移植。他唯一的生存機會就在於妻子能夠捐肝給他。
雖然他的妻子毫不猶豫地提出要捐肝救夫,但很不幸,電腦掃瞄顯示她的腎臟有一枚三公分大的惡性腫瘤。記得當我把她患有腎癌,不能捐肝給丈夫這個消息告訴她的時候,她木無表情,沉默了片刻,然後問:「我們甚麼時候可以回澳門?」的確,沒有香港身份證,丈夫連等候遺贈肝的一線希望也沒有,這對同命鴛鴦惟有一同回澳門。三日後,丈夫永遠離她而去了,而她祇能獨自對抗頑疾,回內地就醫,生死未卜。
健康與財富兩者擇其一,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健康。有健康才能追求財富,但有財富不一定買到健康,而優秀的醫療系統更非一朝一夕有錢就可以建成,所以我還是喜歡我的香港身份證。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