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有個阿伯,長期擺賣香燭衣紙之類,過年便賣揮春,是舊款,很老土,但我(和一些街坊)總會幫他買一些,不管用不用。患了柏金遜症的阿伯,以微顫的手做小本生意,沒領綜援。
買好後,抽一張「龍馬精神」給他:「這張送你回家貼,祝你身體健康。」
他自嘲:「我是賣花姑娘插竹葉。做得一年得一年。」又道:「而家的揮春都好白話,寫『身壯力健,撈乜都掂』,冇文化。」
大家笑起來。今天揮春不是「寫」的,此外還見過很多好「潮」的。如:
「老婆睇得緊,老公唔去滾」/「戴錶戴勞士,坐車坐賓士」/「燕窩煲粥,金銀滿屋」/「無驚無險,去到頂點」/「生活輕鬆,搵份好工」/「老公乖乖,唔包二奶」……以為是新貨?一句「兔氣揚眉,出人頭地」便知「去年的黃曆不能翻」,還是舊貨。不管如何所有賀詞亦年復一年祝禱下去。紅內褲倒是印了龍,沒過氣。
內地網上有中文系畢業生「代寫年終總結」給你向上級交差,不貴,每千字50~100元,行情走俏但原來內容差不多──其實人人都差不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