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常見遺留手術工具於病人體內,今次輪到私家醫院。有泌尿科專家指出,亞洲人使用的輸尿管導管一般最少長24厘米(即逾9吋長),須定期更換或移除,倘放在輸尿管太久,可造成感染致尿道、膀胱或腎臟發炎,導管內也會有尿液沉澱物積聚,變成結石,增加移除的難度。
香港大學外科名譽臨床副教授談寶雛表示,病人因為前列腺增生或長腫瘤,壓住輸尿管,或因為輸尿管內有結石積聚,造成堵塞,都需要透過內窺鏡或於腎臟造出小孔,放入導管,協助排尿。
應三個月換一次
輸尿管導管一般用塑膠製造,建議最少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倘輸尿管功能回復正常,便可將導管移除。倘若導管放在輸尿管內的時間過長,嚴重可引起附近組織如膀胱或腎臟發炎,影響功能;尿液的沉澱物也有機會於導管積聚,形成結石,有感染風險之餘,也會阻礙移除。但談表示,於病人體內遺留導管的情況偶有發生,「病人唔返嚟覆診,或者放導管嘅同跟進嘅唔係同一個醫生,就會唔記得拎走」。
今次於病人體內遺留導管的仁安醫院,去年8月也曾發生接受輔助生育技術取卵後,女病人要切除卵巢的醫療事故,但院方卻於上月初才呈報事件,被斥刻意漏報,但院方反駁指是負責手術的生殖醫學中心前總監龍炳樑一直無向院方滙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