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強收何東大宅 後人何勉君:70億對我冇用

政府強收何東大宅 後人何勉君:
70億對我冇用

【本報訊】逾80年歷史的山頂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期限將於下周五屆滿。何東花園業主、何東孫女何勉君在大宅成為法定古蹟前夕接受訪問,堅決反對政府以地換地保育方案。「塊地好有感情,拆屋重建之後住番喺呢度,住得開開心心,唔好打擾我。」何東花園估值高達70億元,她強調重建非賺錢,「畀錢我都冇用,筆錢有好多好處,例如改建瑪麗醫院。」
記者:譚靜雯

位於山頂道75號的何東花園佔地12萬平方呎,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大宅由兩層高的主樓與工人宿舍及車房組成,主樓有拱形門窗、中式瓦頂,充滿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另建有一座模仿意大利鐘樓風格的方形塔。物業業權現時由何東爵士孫女、何世禮將軍女兒何勉君擁有。

何勉君昨在山頂大宅接受訪問,堅持保留家族祖業,不接受政府以地換地的保育方案。

通往大宅的私家路口建有1938年落成的牌樓,上刻大宅中英文名「曉覺園」及「HOTUNGGARDENS」。

拒換地 願局部開放花園

一年前,政府宣佈將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何勉君的清拆重建計劃被迫煞停。一向低調的她昨邀請傳媒參觀大宅,名門之後的何毫無架子,親自到停車場迎接記者。她先帶記者遊花園,參觀中式凉亭、泳池和塔樓等,沿途經過小橋流水,環境十分優雅。
何向記者講解大宅歷史及日常生活趣事,「我閒時都會去凉亭坐下,望下風景、聽下流水聲。你哋睇吓,花園嘅假山好多喺戰時都被日軍炸咗,到家都冇整返。」花園其中一個特色是蓮花池及觀音像,雖日久失修,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是當年華人獲准上山頂建屋的歷史見證。
其後,何勉君帶記者入主樓。大宅分隔為六個單位,但每個單位仍保留具西方特色的壁爐,大廳部分有由磚砌成的歐式圓形大柱,加上大宅樓底甚高,即使沒金碧輝煌裝潢,氣派仍在。地下玄關有水晶吊燈及典雅木樓梯,盡見豪門巨宅風範。不過,何認為大宅沒保育價值,「有咩特別?間屋已好舊,好多嘢要維修,我想拆咗重建,起幾間細屋,自己住番喺呢度」。

泳池旁鋪砌了十分精緻的馬賽克,何勉君稱值得保留。

何東大宅內有小橋流水的花園,份外古色古香。

大宅正門佈置清雅,低調而不失望族氣派。

大廳樓底甚高,盡顯豪門巨宅風範。何勉君指巨柱原為白色,近年改髹其他色調;打開落地大窗可一覽無敵海景。

她說何東非長居大宅,戰時大宅部份曾遭炸毀要重建,已非原貌,「何東冇咩喺到住過,戰後仲改建為六個單位,嗰啲圓形大柱唔係咁特色,只係用來承托結構;柱本身喺白色,但租畀人時已油咗第二隻顏色。原本木製窗框都爛哂,換哂做鋁窗。」現場所見,單位內新增冷氣及升降機,廚房及洗手間更裝修成現代化設備。
政府早前曾提出以地換地保育何東花園,但何勉君反對,「我喺呢度出世,呢塊地好有感情,係祖父傳落嚟嘅遺產、祖屋,唔想換塊無感情嘅地畀我。」她又憶述當年何東與家人的關係,「佢過身時我只有18歲,佢從來唔會鬧人,個個都錫。我細個嗰時,佢仲同我遊車河。」據悉,何勉君獨居的單位內仍放有何東畫像。
何勉君堅拒換地建議,「塊地(換地)有好多樹,我好鍾意個啲樹,要斬哂佢好可惜」。若政府要保留大宅,她考慮與政府合作,參考保育赤柱美利樓做法,捐出主樓大屋上蓋原件,由政府覓地重裝,「如果佢(政府)認為有價值要保留,可以搬去另一個地方」。另因何東花園地契共分兩部份,她願意在重建後對外開放花園部份空間。

花園凉亭據稱由「左宗棠」題字,何勉君說閒來會坐在這裏賞風景。

玄關舖設雲石,上置水晶吊燈,典雅堂皇。

下周五為暫定古蹟限期

何東花園暫定古蹟的期限將會在下周五屆滿,政府表明,會將她列為法定古蹟,何勉君未決定是否司法覆核,「一路都仲有同政府傾,家仲未決定;日日都等緊政府消息,當然希望政府畀我哋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