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向來入股零售公司往績甚佳的私募基金TPG,願意認購李寧(2331)的可換股債券(CB),令市場跌破一地眼鏡,李寧股價昨漲逾8%。雖然李寧公司有重拾起色之象,但大股東李寧本人,卻願意放棄其逾30%的控股股東地位,出售逾5%股份予TPG及高層,套現近3.8億元;連同他早前賤沽南區豪宅,10日內已撲水6.8億元,其「手頭水緊」的傳言在市場不徑而走。 記者:吳綺慧
李寧前晚公佈發行CB及2011年的業績預估後,到昨日早上6時多又再出公告,披露大股東李寧本人,以每股6.6元出售5300萬股或5.02%股份予TPG,抽水3.498億元;另外,他亦賣出400萬股,予包括行政總裁張志勇在內的4位高層,涉資2640萬元。
向TPG配股 失控股地位
上述兩宗減持完成後,李寧的股權即時由原本的30.8%,大跌至25.4%,失卻他向來最珍視的控股股東地位。如果TPG及新加坡投資局(GIC)悉數兌換其CB,李寧的股權會進一步攤薄至只有22.83%;相反兩大基金合共的持股量則會超過20%,李寧大股東的地位隨時輕易受到挑戰。
有熟悉李寧的投行界人士形容,李寧向來看重他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你睇佢前年搞隻非凡中國(8032),想利用注入李寧股份去疊個台,就係因為佢個人唔想再賣股,以免低過30%的底線。」但這招「華麗財技」最終都遭到港交所否決,好夢不成,時隔1年後李寧終「面對現實」,賣股、賣屋套現,令人揣測他相當「手緊」,市場亦傳出他有相當的債務需要清還。
強調李寧個人財政穩健
李寧公司發言人表示,李寧仍為第一大股東,今次交易不會改變李寧在公司的角色,以及他對公司的參與程度,並強調李寧個人財政穩健,賣股只是基於其「個人財務考慮」。
李寧昨日股價曾一度大漲11%,收報7.29元,全日漲8.5%。公司早上8時召開分析員電話會議,TPG沒有派員參與,李寧本人亦不在場。張志勇就透露,公司在零售渠道的存貨水平正持續下降,亦增加了折扣率來緩和分銷商流失,料最壞情況經已過去。有分析員表示,由於市場普遍要削減李寧去年的盈利預測一至兩成,故現價已達13倍左右,並不吸引,故短線再上升動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