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公佈新一季一手住宅供應統計數字,就算政府主動推地,但去年全年施工量及落成量卻不升反跌,分別按年跌23.1%及29.9%。不過,未來3至4年平均將有至少1.55萬個新供應,加上近期樓市回軟,業界估計,置業需求銳減,恐現供過於求情況。
未來3至4年的潛在供應量約6.2萬伙,為近11季以來第二高位,尤其去年第四季已批地尚未動工的私人住宅有1.3萬個,按年同期增加3000個,已反映未來房屋供應只會繼續推高。
運輸及房屋局至去年底數據顯示,全年私人住宅落成數量約9400伙,較2010年的13400伙跌29.9%;施工量連續兩季下滑,但仍保持逾萬伙至10300伙,按年減23.1%。政府主動增加供應的成果尚未見效,或因近半年樓市回軟,發展商修改發展計劃或資金調配等原因所致。
現樓貨尾量連升兩季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施工量及落成量低於前年,只是建築周期問題,未來供應量勢將再增加。但樓市向下,去年一手成交量急跌16%至僅逾一萬伙,現樓貨尾數字則連升兩季,由第二季5000伙增至第四季7000伙。如果數字持續上升,反映銷售開始跟不上供應。
韋堅信測量師行估價部董事林晉超亦指,新盤開始出現囤積問題,若現樓貨尾量逾萬伙,樓市現警號。假若數字逼近1.5萬伙,便進入危險水平。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去年下半年一二手住宅成交量接近03年沙士襲港期間的水平,若供應增、需求減情況持續,有需要及早檢討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