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石斑魚 - 林夕

我們都是石斑魚 - 林夕

在台灣看一電視節目,請了一批吃魚達人及環保達人,大講綠色永續吃魚之道。
看完了,身為一個吃魚達人,以後也不知道怎麼個吃法,才不會從背脊骨落,吃得心安理得了。
深海魚不宜吃,因體內積累了大量人類遺下來的毒素,就不用多說了,此一為神工二為弟子。生於淺水珊瑚區的魚,也不宜吃,因為珊瑚對海底世界的平衡扮演關鍵角色。
然後,未成年幼魚,也不宜吃,連漁民也應該一捕獲即行放生,因為幼魚還未來得及開枝散葉繁殖下一代,就給吃掉了,無異殺雞取卵。
這些,我們都明白,還有呢?吃人工養殖的,總行了吧。原來都不。達人說,台灣雖以人工養殖石斑及草蝦馳名,但也不宜多吃,因為呢,這兩樣東西吃的不是什麼東西,而是由體形較小的魚磨成的魚粉養大的。
那些小魚,身處在食物鏈最下層,供養着海中大魚的生存。下層都吃光了,上層焉能存活?
吃魚達人這時候給搞混了,便問,那吃什麼魚好?
答案或建議是:吃海中的小魚。即是說,想吃海鮮吃得夠環保,人類應像養殖魚所吃的一樣。又為什麼啊?因為養殖魚要吃十幾斤的小魚肉才養出一斤的肉供人吃掉,在什麼肉量轉換率方面不環保。
這就完全明白了,大家都該吃小魚,只是石斑吃了只為長肉供人吃,而人吃什麼不好不可以,又不是為了長肉再供人吃。說來說去,還是不吃最環保。即使是吃小魚,人越來越多,我們也成了一尾尾不環保的石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