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奪去兩童性命的猩紅熱今次殺入港島名校,聖保祿中學一名14歲中三女生發病12日後,前日死亡。灣仔聖若瑟小學上午校一名11歲小五男童則要留醫深切治療部。當局指猩紅熱多襲擊十歲以下兒童,今次情況罕見,正深入調查。專家呼籲家長為子女做足防護措施。記者:梁麗兒、白琳
衞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兩宗猩紅熱嚴重個案。病逝女生與父母及兩兄弟同住西灣河,本月6日流鼻水,同日至17日期間五度向三間不同私家診所求醫,17日本周二開始呼吸急速,情況轉壞。前日入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出現敗血性休克、肺炎及肺積水,同日不治,病發第13日死亡,顯示受細菌迅速襲擊。
女生月初曾到澳門
化驗顯示她感染甲型鏈球菌,其母親及一名弟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不嚴重,正接受觀察。女生發病前無外遊,但本月七日至八日到過澳門。
女生就讀的跑馬地聖保祿中學無爆發疫情。校長鄔萃芬表示,昨早探望女童家人並予慰問。她形容女生乖巧,品學兼優,熱心課外活動,受師生愛戴,本周一仍回校考試,未有異樣。師生都對其離世傷痛惋惜。校方今日會停課一天大清洗。
聖若瑟男生留醫ICU
另一個案為居住灣仔的11歲男童,本月8日起先後咳嗽、流鼻水和發燒,15日入港安醫院。化驗顯示其血小板數量低,肝腎功能不正常,證實感染甲型鏈球菌,17日轉往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全身現沙紙樣紅疹,現情況穩定,家人無症狀。男童就讀的灣仔聖若瑟小學(上午校)無爆發。下午校梁校長昨晚向本報稱,男童早前發病請病假。校方今起放農曆年假,會清洗校園。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在記者會上表示,九成猩紅熱個案襲擊十歲以下兒童,今次患者年紀較大,情況罕見,會加強調查,包括作基因排序,了解細菌有否變種、病人有否延醫、服用藥物是否正確等。留醫男童對抗生素盤尼西林有反應,未呈抗藥情況;病逝女童則待化驗。曾又指本港踏入季節性猩紅熱,家長應注意子女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若免疫力較低,應避免到人多地方。
本年至今83人感染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毒性強,病人感染初期症狀可能輕微,跟上呼吸道感染分別不大,「未必有士多啤梨舌頭等症狀,但經一段時間,細菌就會攻擊肝腎等器官,造成入侵性感染。家係冬春交接,呢隻菌特別活躍,預期零星嘅嚴重個案繼續出現。」任何年紀都可感染入侵性猩紅熱,家長應留意,若求醫後無好轉,咳嗽及氣促等短時間惡化,應到急症室求診。
本港今年至今共83人染猩紅熱。去年共1,534人中招,2名學童死亡,包括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一名7歲女童,及沙田乙明邨救世軍田家炳幼稚園一名5歲男童。去年6月24日至9月30日期間,共14人因病情嚴重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港大研究發現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因基因變種,令感染及併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