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龍年將至,海中的「龍」卻流年不利。有環保團體調查發現,本港東、西面海域都有海龍蹤迹,擔心若政府在牠們出沒及繁殖的東涌河口填海,會令那裏的整個海龍族群消失。
綠色力量及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去年7月至12月期間,在本港多個近岸海域調查,最後在東面四個海域包括海下灣及塔門,發現棘海龍及舒氏海龍幼魚,又在西貢塔門及海下灣發現庫達海馬及其幼魚。
生長在鹹淡水交界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主席程詩灝稱,本港一直沒有研究監察海馬和海龍,因此數量及品種不詳。他指出,海馬生長在珊瑚區,海龍則在多海草的鹹淡水交界,牠們出沒的地方顯示該處海洋生態較健康,有參考及保育價值。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海馬和海龍有藥用用途,成為人類捕撈的目標,加上牠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低,數量越來越少。他建議將本港野外的海龍及海馬列為受保護動物,並將塔門近岸水域設立為海岸公園。他又呼籲政府撤回東涌河口的填海計劃,「海龍嘅流動性低,遇到填海成個群族就會冇晒」。
漁護署發言人稱,會繼續物色合適地點設立海岸公園。此外,除持許可證的漁民可在海岸公園捕魚外,在海岸公園獵捕或移走動物或植物均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