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有嘢講:鑼鼓響名堂工廠變獅竇

我哋有嘢講:鑼鼓響名堂
工廠變獅竇

時光倒流三十年,工廠區車水馬龍,搬運工人汗流浹背,衣車女工埋頭苦幹,他們人工低,但不怕捱,這就是香港精神。歲月無聲消逝,經濟轉型,舊日生機處處的工廈,卻沒因而變得死氣寂寂,每逢夜晚和假日,鑼鼓響遍天,還有一班年輕人的笑聲,編織出他們的舞獅夢。記者:林湛穎/攝影:黃冠華

4,000呎貨倉收藏了百多隻獅頭,還有一班年輕人的夢。近年,政府推出活化工廈計劃,鼓勵文化工作者租用工廈空置單位,大搞藝術創作。舞獅,廣東傳統藝術,也是運動之一,夏國璋龍獅團第4代傳人夏敬文靈機一觸,以每月4萬元租用火炭工廈一個單位,作為龍獅團的貨倉,豈料有意外驚喜。「工廈2樓的露天停車場長期丟空,管理公司批准我們在這兒搭梅花樁,練習舞獅,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曾是上落貨區的露天停車場改頭換面,停車場四周飄揚着龍獅團旗幟,師弟妹們合力將一條條梅花樁柱垂直插好,不少得大鑼鼓和金鈸,還有主角獅子緩緩由貨倉踱步過來,冷冷清清的停車場忽然熱鬧起來。

工廈停車場夠寬敞,是舞獅的理想訓練場地。

新春營業額達150萬

「曾收到投訴,指舞獅的聲浪太大,好彩我們不用執包袱,香港真的沒地方可供練習,就算走到天台練,我相信照樣會收到投訴。」身為「80後」的夏師傅苦笑,如果連練習的地方都沒有,他們沒可能在去年澳門國際邀請賽揚威,更別妄想在下星期農曆新年期間,四出表演賀歲。
這個短短十數日的黃金檔期,要走遍港九新界,營業額可達150萬港元,扣除人工、物流、服裝等支出,利潤仍預計有50萬,「沒有工廈這個練習場地,我想我們會很失色。」
去年8月,夏師傅帶隊出戰濠江,結果女子隊擊敗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澳門對手,奪標而回。這幾個十幾、二十歲的小妮子,新年原班人馬,再配合男隊員,在全港各地出騷。梅花樁上,各人盡顯功架,放下獅頭,各人盡情發放笑彈,隊員阿瑩說:「最記得有次在戶外表演,我們一邊打鼓打鑼,身體跟住拍子左擺右扭,但我就太大力,踢甩自己隻鞋到幾十米外,幸好最後執得番。」本以為夏師傅會一臉嚴肅,反而他拿出相機客串做攝影師,將訓練點滴攝入照片。快樂,原來就是很簡單。

夏國璋龍獅團女子隊於去年八月,在澳門勝出國際邀請賽。被訪者提供照片

嚴禁吸煙穿短襪

面對這班青少年,夏師傳一視同仁:「習武之人自然要守規矩,不准吸煙;無論練習或表演,服飾都要整齊,短襪一定不能着。」今個新年,依舊是龍獅團最忙碌的檔期,初一至十五,平均每日6、7場表演。每星期練習3、4課,一練就是大半日。然而,沒有人埋怨,只有歡笑聲和埋首拚命練習,類似的情景30年前都出現過。今日,同一工廈內,仍有一班年輕人為夢想而活,這就是香港精神。

吉祥4式

「步步高陞」、「獅子扭一扭,買車又買樓」……,4式的名字看似很老套,但過年過節,有誰不想鴻運當頭?短短幾分鐘的動作,一眾師兄弟化身成猛獅,負責獅頭的隊員身材較小,但靈巧敏捷;獅尾的就要步大力雄、有良好的平衡力。他們跟着鑼鼓聲,在梅花樁上左穿右插,在一片歡呼聲中送上祝福。

《第一式:步步高陞 心想事成》
幾秒鐘內,從地面爬上十六呎高的竹竿頂,每爬一步就代表實現願望。關鍵之處在於舞獅者的手臂力和腳力,要托着獅頭,一口氣攀上竹竿。途中不能後退、停頓或者跣腳。

《第二式:凌空翻騰 龍馬精神》
負責獅頭和獅尾需有充足默契,一起跳過三至八呎闊的空隙。隊員需有約三年梅花樁經驗,馬步要穩,眼界要準。

《第三式:獅子扭一扭 買車又買樓》
獅子跳到梅花樁盡頭時,獅頭向地下擺一擺,再三百六十度轉一個圈。這套招式考驗隊員的腰力,獅頭向下擺時需保持平衡,免下墜力過大而墮地。

《第四式:凌空推進 財源廣進》
落地前最後一式,獅子飛躍梅花樁,然後跳落地面,完成動作。此招式難度最高,講求兩人速度和合作性之餘,也重視跳躍時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