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曾提出利用毗鄰濕地公園的天水圍112B區,活化區內經濟。惟政府拒絕多個團體的發展建議,前年以5年短期租約形式,將地皮批予房協發展培訓中心。房協最近修訂計劃,向城規會提出在地皮加入小型商店及周日露天市場,增加就業機會,但要求租約由5年延長至10年。團體批評,當局與房協聯手「打茅波」,無意改善天水圍居民苦況。
批地皮未創造就業
政府08年曾就天水圍112B區發展公開招標,食家蔡瀾聯同工聯會陳婉嫻提交名為「百味園」的大牌檔發展計劃,稱可提供數千就業機會。惟當局不願以公帑資助,拒絕接獲的5份發展建議,將地皮交房協發展。房協最近向城規會提交修訂計劃,要求將租約延長,引起居民不滿。
天主教香港教區勞工牧民中心幹事余少甫指,元朗已有10個培訓中心,房協未有正視區內缺乏就業機會,再加建培訓中心,無助活化地區經濟。
關注天水圍小販大聯盟代表廖潮琛指,房協建議的露天市集只在假日開放,無助改善收入。
社區發展陣線社工黃穎姿指,房協計劃的商店及餐廳用地只有960平方米,就業機會有限,較項目38萬平方米的總面積,九牛一毛,當局應重新為項目招標。
陳婉嫻要求當局兌現承諾,利用地皮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