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落實更新空氣質素指標,意味日後工程做環境影響評估時,需符合更嚴謹的空氣質素標準。政府初步決定新指標生效時,為已完成環評程序的工程提供36個月過渡期。機場管理局昨表示,若落實興建第三條跑道,將採用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作為空氣質素影響評估的基準。
工程有36個月過渡期
更新指標後,基建項目的環評要符合更高的空氣質素標準。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2014年新指標生效後,會提供36個月寬限過渡期,而新指標不適用於更改環境許可證的申請。
邱騰華表示,新指標生效前,由政府作為項目倡議人、尚未開始的所有工程項目,將會致力以新指標作環評的空氣質素影響評估。對於機管局倡議的第三條機場跑道工程,他希望採納新指引作環評基準。他承認收緊指標後部份政府工程項目的開支或會上升,但指政府會負責額外開支。
機管局發言人昨表示,若政府落實興建第三條跑道,環評研究會採用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作為評估工程對空氣質素影響的基準。該局在環評過程中,會探討一切可行紓緩措施應對問題。
民間團體環保觸覺指出,目前環評的最大弊病是由工程倡議人聘用顧問公司,為求環評報告過關,會樂觀假設數據,更新指標某程度上只是要求顧問更有技巧地「篤數」,第三條跑道等高污染項目仍能蒙混過關。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