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透過本港人民幣離岸(CNH)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承諾有增無減,金管局繼前日與倫敦成立人民幣合作小組後,昨再公佈放寬兩項窒礙人民幣高速發展的風險管理規限,包括放寬人民幣持倉淨額上限。對洽商已久的要求突然成真,業界相信,有利提升銀行貸款及資產投放空間;有財資界更形容,新措施是變相人民幣QE(量化寬鬆)。 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解釋,放寬措施出台,日後國企來港發行人民幣新股上市,投資者有需要時,可經外滙買賣或貨幣市場拆借,這將在港創造遠較目前資金池為大的人民幣貨幣供應。
港發行國債列入資產
兩項放寬措施包括人民幣參加行的未平倉淨額(NOP)上限,由10%調高至20%;而人民幣風險管理限額獲更彈性計算,計入風險管理限額的資產內容,由以往只有人民幣現金、清算行結算及託管行賬戶結餘總額,合計不低於參加行客戶存款的25%,擴大至財政部在港發行的國債,以及人行批准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所持的人幣債券。財政部在港發行的國債,扣除到期後餘額約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百多億元現由銀行持有,而本港銀行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市的額度約300億、400億元。
銀行公會旗下工作小組,本來正收集市場對NOP及風險管理限額意見,冀農曆年後與金管局商討。對於金管局放寬人民幣風險管理安排,是否與本地監管規限多,相關業務正流向不設限的新加坡,以及內地官員連日釋出放寬訊號有關,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沒有直接回應,只表示在符合循序漸進原則下,監管要求會順應市場情況發展,新安排有利促進CNH業務發展空間。他說,各行就10%的NOP上限狀況不一,有銀行已很接近,亦有業界向該局反映此規定的局限性。該局發言人補充,正檢討擴大用作計算銀行流動資金比率的人民幣資產建議。
業界:提高資金流動性
中銀香港(2388)投資主管陳少平認為,新安排的意義形同變相人民幣QE,可望推動參加行的資產負債表膨脹增長,提高人幣資金流通性,亦反映金管局對周邊地區銳意拓展人幣市場形勢的積極回應。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放寬措施可提升銀行貸款空間,並在有需要時,可通過外滙或拆借市場,創造更多人民幣貨幣。
銀公主席兼滙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歡迎當局措施,認為有利市場發展及增加CNH中心的彈性。中銀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高迎欣亦稱,金管局的調整符合市場形勢,突破原來限制令發展更寬鬆。
業界對人幣新措施看法
機構:中銀香港投資主管陳少平
言論:新安排的意義形同變相人民幣QE,可望推動參加行的資產負債表膨脹增長,提高人民幣資金的流通性
機構: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
言論:放寬措施可提升銀行貸款空間,並在有需要時,可通過外滙或拆借市場,創造更多人民幣貨幣
機構:滙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
言論:措施有利市場發展及增加CNH中心的彈性
話你知:定持倉上限防風險
人民幣未平倉淨額(NOP)的10%上限,是指人民幣參加行持有的長倉或短倉(即買或沽)淨額,不得超過其人民幣資產或負債(即貸款或存款)的10%。
因人民幣並非自由兌換貨幣,為防範金融衝擊風險,避免市場賭人民幣單邊升值,進行與業務量不符的大量投機性持倉,金管局前年底公佈優化管理措施,首次設定NOP上限10%,要求高於其他外幣業務的25%NOP上限。有關要求於去年4月及7月曾兩度優化。今次則放寬至與其他外幣看齊。
至於人民幣風險管理限額25%,等於參加行每吸收100元人民幣客戶存款,其中25元人民幣須以類似內地銀行存款準備金般,鎖定在清算行或託管行的賬戶結餘,成為閒資。今次是放寬計算鎖定資產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