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針對近月港股交投淡靜,港交所(388)正積極與證券業界籌謀如何推動港股成交,考慮推出第二代牛熊證,並致力推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但無意調低資訊費用,認為無助證券行降低經營成本。
港交所06年推出牛熊證以來,一向炒味甚濃,去年下半年港股走勢大上大落,牛熊證頓成投資者寵兒。牛熊證去年上半年成交佔大市約8%,下半年增至14%,全年平均佔11%,可見發展潛力龐大。消息稱,港交所考慮推出第二代牛熊證,可能在條款上着手,正在非正式諮詢業界意見。
此外,中港監管機構近年積極推廣ETF,為配合國策,港交所亦考慮加強推廣ETF,以刺激發行數量及交投,希望成交佔大市比重倍增至大概一成。
研加強推廣ETF
港交所目前有83隻ETF上市,包括28隻實物及55隻合成ETF。業界人士指出,過去兩年,ETF成交佔大市比重僅4%,熱門的只有A50(2823)及盈富基金(2800),港交所要推動ETF市場,最切合市場需要的方法是與內地監管機構洽商,引入實物A股ETF。
開源來提高成交金額固然是好事,但證券商其實最希望港交所能夠調低收費,以助降低成本,特別是資訊費用,但港交所方面表明暫時無意減價。
另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去年大力提議推行收市競價時段、收窄買賣差價及隱名交易,曾經與港交所管理層見面的人士表示,港交所似乎有意放慢這些改革步伐。業界也認為,今年港股走勢兇險,單是3月的第二階段延長交易時間已令業界怨聲載道,故港交所暫緩改革比較明智。
記者:高淑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