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哋講,上市委員會加入了3個新委員,其中一名係出名作風嚴謹嘅TobiasBrown(中文名叫雷剛),當時我哋話上市委員會的河蟹氣氛,可能從此不一樣,點知真實的情況是家嘈屋閉,比原先設想的更嚴重。
有上市委員會委員同我哋講,知識廣博的Brown,開會時恍如福爾摩斯上身,連人家的BusinessModel、收購資產價格,以至簽名都要質疑一番。有委員不耐煩,繼而口角,結果爭拗往往要主席高育賢出聲,以對這課題有足夠討論為理由喊停,又或者要投票表決。
Brown開會變福爾摩斯
我哋諗,Brown對尋根究底的執着,與其背景志趣有一定關係。他曾是資源供應商新加坡上市公司NobleGroup(萊寶)主席,現在的身份則是私募基金UCL合夥人,即是有「歐洲畢菲特」之稱SirJamesGoldsmith的徒弟及繼任人。萊寶正是UCL最引人注目一項投資,UCL於96年把這家不起眼的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將其於2006年到新加坡重新上市,其間Brown擔任萊寶主席,萊寶收入由7億美元飆升至140億美元。
Brown推崇的是「主題投資法」,專門投資受惠於某個主題的潛力控股公司,有時落手落腳參與他們的管理,然後耐心等待10年以上的時間,捕捉最豐碩的成果。
另外,他的興趣也相當非典型,是考古,喜歡在香港發掘二戰古蹟。一向低調的他早前接受《壹週刊》訪問,談到自己與他志同道合拍檔組成HongKongWarDiary,成員包括中電(002)主席米高嘉道理等。為求得到從未曝光的第一手資料,到日本靖國神社及五國大樓要求翻閱絕密文檔,從一叠叠厚文檔中把美國戰機被擊落的殘骸、香港人冒死相葬美國士兵有血有肉的歷史故事,重新發掘出來。
超職責範圍 委員有微言
Brown與別不同的事業及興趣,已足以說明他的執着。所以,我哋一早已預了Brown的加入,會令上市委員會不一樣。本來審批上市嚴謹一點,未必是壞事,起碼可以阻截多幾隻洪良之流的搵笨新股。不過,有委員向我哋微言,Brown對條例不熟悉,以致問題有時過了界,而且若抱着針對公司的角度,每每以懷疑眼光視之,問題自然可以問個沒完沒了,卻可能超出了委員會的職責範圍。
該委員又講,作為上市委員會委員,主要是執行新上市公司的把關工作,確保新公司的盈利符合要求、管理層合規,以及相關資料披露足夠。其他事務有其他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及銀行家照顧,難道要委員連盡職審查都做埋?
減火藥味增建設性
Brown的惹火作風,已令其有被孤立、邊緣化的趨勢,審批個案的時間亦長咗。本來從群眾心理學來說,有更多「異見」人士,可以減少意見一面倒的趨勢,有助改善決定的質素。雷剛專業知識無從懷疑,而且見微知著,正是上市委員會需要的異見人士。希望他能拿捏好其崗位角色,不越俎代庖,避免會議火藥味太濃,爭拗不斷。我哋相信,Brown仍有條件成為相當有建設性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