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論壇》
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又不影響內地金融體制,推進本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是最快捷的辦法。繼批出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首批額度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昨坦言,當局正探討推動H股公司於本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和股票,變相讓H股(國企)在港發A股。市場相信,首批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的企業將是知度高較高、行業較受歡迎的零售或銀行類中型企業。
記者:周燕芬、陳韻妍
姚剛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監管法規已逾10年,上市條件要求較高,流程過長,今年中證監將會全面修訂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法規,適度放寬往境外上市的門檻,為境內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直接到香港境外上市創造條件,而為配合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中證監亦會探討推動H股公司於本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和股票。
據了解,在內地監管者眼中,H股發人幣股,或令內地A股股價變得合理,而目前已申請在內地發A股的H股,亦可考慮在港集資,「都是人民幣,等待時間亦會縮短。」
中央證券:已做好準備
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紅說,本港已為人民幣新股或者雙幣新股做好準備,技術上完全可行,「有市場有客做隨時做到,但只係未有Demand(需求)」,相信今年一定會有第一隻人民幣新股可以上市,理論上是較受市場歡迎的行業股份,如國策受惠股、零售股等。
去年初本港首隻人民幣計價產品匯賢信託(87001)上市,曾短暫掀起市場對人民幣計價產品的熱烈討論,但隨着市況轉差,相關產品也未敢出台。恒生銀行(011)人民幣業務策略及計劃部主管顏劍文認為,中央一直致力在港推動人民幣股票,但奈何「股票市場唔就」,今次姚剛表明中證監會推動,相信是中央俾信心本港的舉措。
據姚剛介紹,本港直接上市的H股共168隻,集資金額1745億美元,截至2010年底間接上市的紅籌全球共900家,當中一半在本港上市,而本港上市的紅籌和H股亦佔本港總體股票市值逾一半,意味人民幣股票潛藏的商機龐大。
頭炮料為中型金融股
招商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溫天納指,中央推動H股發行人民幣股票,令A股與H股之間的差別模糊化,加快AH股接合,估計中央為打響頭炮,及配合本港人民幣存款規模,首隻人民幣股票是新興產業或金融類的中型企業,規模約20多億元。
他續稱,內地企業來港發行人民幣股票只是第一步,這些企業在港募集人民幣後如何運用,便是中央第二步會推出的措施,這可能是與將人民幣放在國際市場運用有關,如果最終這些資本容許直接回流內地,更意味內地為開放資本賬、人民幣自由兌換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