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默克爾,請負起更多責任 - 李大同

環球透視:默克爾,請負起更多責任 - 李大同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上周五將歐元區內逾一半國家降級,除了歐元當日跌勢較急外,歐美股市的跌幅均不算大,令到這個星期五不算太黑色。
究其原因,當然是今次標普的降級行動乃事先張揚,早於上月初已明言有機會調低歐元區15國評級;再加上法國的評級只是由「AAA」下調一級至「AA+」,而不是市場估計的連降兩級。現時法國的評級與美國一樣,大部份分析員都認為是個好消息。

標普降級分化德法團結性

然而,標普今次行動其實有深遠影響,就是分化了歐元區內兩大國德法兩國,在處理歐債問題的團結性。標普不但維持德國「AAA」評級,更指其財政狀況比其他「AAA」國都要好。而法國失去了「AAA」最高評級,已經嚴重損害到該國總統薩爾科齊尋找連任的勝算。為了挽回選民的心,薩爾科齊在選舉前很可能會變得強硬起來,逼使德國負上更多責任。
事實上,儘管一直也說德國及法國是歐元區內兩大國,兩國國力相差已越來越懸殊。
德國經濟增長雖見放緩,估計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會錄得收縮0.25%,但總括而言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達3%,是自東西德於1990年統一後,其中表現最好的一年。法國這鄰居表現則難以相提並論,根據該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的一季,法國經濟收縮0.2%,預期今年首季經濟亦會收縮0.1%,顯示經濟將陷入衰退。
此外,德國失業率跌至7.1%,為20年以來最低水平;法國則有近300萬人失業,失業率升至9.8%的12年新高。

維繫歐元一體性情理俱在

大同一直認為,雖然歐豬國家「大花筒」的風氣不可長,但德國是歐元區成立的最大得益者之一,應該在此時付出更多解決危機,以維繫歐元一體性。
德國要肩負部份拯救歐元區的責任,已令國民十分不滿。不過,德國是區內成員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大量出口到其他成員國,加上歐債危機令歐元較大幅度貶值,使該國成為區內難得有貿易盈餘的國家之一。要德國放棄貿易盈餘的角色當然不可能,但該國不應再在此時迫使陷入財困的國家大幅削赤來換取貸款。
受助國的經濟一旦陷入衰退,還債能力必然更低。這樣只會延長歐元區經濟的復原時間,希臘已是活生生的一個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