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提及香港是「便利之都」,冠絕全球的服務水平更吸引海外及內地遊客源源不絕來港遊覽消費。其實,香港的可靠和便利不但惠及市民和遊客,更令香港成為國際間大型企業擇地落戶的首選。良好治安及國際交通便利,是兩個使香港受跨國企業青睞的突出之處。
不少來自西方國家的遊客來到香港,都對香港入夜後熙來攘往,不論男女老幼均在街頭安心閒逛至深宵的景象感到詫異──因為在倫敦、巴黎等西方大城市,夜深後仍在街頭流連的大多為黑幫或無業流氓,一般市民不會冒着被搶劫的危險在深夜逛街。一個大都會的重要素質是讓人得以安全「享」、盡情「受」,在此工作生活、社交玩樂,體驗國際都會的文化藝術、美酒佳餚等而無後顧之憂。
香港治安 首屈一指
2010年香港錄得的持槍搶劫案數字為零。與倫敦相比,香港各項嚴重罪案數字可謂微不足道;倫敦的人均暴力罪案數字是香港的15倍,搶劫案數字更高達香港的48倍!在香港,眾多旅客悠然自得地拿着一袋袋名牌「戰利品」,絲毫沒有「財不可露眼」之慮。相反,倘若讀者看過上述犯罪數據後前往倫敦旅遊,恐怕身上的智能手機也不敢示於人前,遑論是剛購買的名貴手袋了。倫敦差劣的治安和近年的社會動盪不僅嚇怕遊客,也開始令有意遷入的大企業因擔心財產和員工人身安全而卻步。在香港營商,它們至少不用擔心商舖、寫字樓被縱火搶掠,或員工上街時遭人持刀行劫。
香港的便利並不局限於本地範圍,香港座落亞洲的經濟中心,在國際交通的標準下,香港與區內各大都會可說是近在咫尺。香港4小時飛行航程涵蓋的名義生產總值達14萬億美元,與整個美國的產值(15萬億美元)相若,亦與倫敦的16萬億美元相當接近,更是新加坡的7倍。香港和倫敦的高數字反映了它們經濟上的廣闊「腹地」,香港背靠發展一日千里的中國,倫敦則服務了在環球經濟仍舉足輕重的歐洲大陸。
經濟總量 料超倫敦
隨着中國經濟持續穩步上揚而負債纍纍的歐洲陷入無底深潭,香港能服務的「經濟總量」可望在黃金五年中超越倫敦。新加坡則沒有香港那麼幸運了,環顧四周除馬來西亞、印尼等尚未成氣候的發展中國家外,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遠離中國、日本等亞洲經濟重心國。相信沒有公司總裁、銀行家們會享受乘搭五、六小時的通宵航班到上海或東京出席會議,然後拖着疲憊身軀在深夜飛返星洲。
上述種種原因,使香港榮膺最多大型跨國企業落腳的城市。世邦魏理仕的研究指出,全球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280家企業中,接近七成(191家)在港設有總部或分部,比倫敦及區內主要對手如新加坡、上海和東京都要多。在香港落腳的大企業絕非只限於金融業,而是涵蓋了製造業、科技、零售及專業服務等行業。雄踞《財富》雜誌500強企業榜首的零售業龍頭沃爾瑪,在2008年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以及歷史悠久的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在去年初決定保留位處香港中環的亞太區總部,便是香港受非金融跨國公司歡迎的有力證據。
須吸人手 大增硬件
不過,香港人切忌被目下的盛世景象冲昏頭腦,因為新加坡和上海已虎視耽耽,瞄準香港在人力資本和經營成本方面的弱點集中狙擊。
在人力資源方面,香港勞動市場普遍被認為欠缺熟悉中國營商環境的內地人才,不少企業寧願直接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僱用土生土長的內地人管理大中華業務。另一方面,香港商廈供應嚴重短缺,租金急速攀升,租金佔跨國企業在港經營成本近一半;新加坡近年則大量填海興建商廈,把商廈租金保持在香港的一半以下,以致不少大型企業如投資銀行等紛紛把中台及後勤部門從香港遷往星洲,節省租金支出。
人手及硬件的短缺,正嚴重威脅香港作為國際服務樞紐的競爭力,更可能令香港流失大量高質素的職位,使香港學歷最高的八、九十後失去發揮的大舞台,這絕不是我們樂見的結果。
故此,香港應在當下的「黃金五年」中積極吸納各地人才,並大幅增加各類硬件供應,以鎖緊蜂擁而至的機遇及它們為我們170年發展的結晶品──我們教育程度最高、最富世界觀,及最人性化的八十後,提供的無限發展前景。
Thiscityisflying系列之三
作者
林奮強: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前瑞士銀行分析員及基金經理
鄧子超: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現為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資深諮詢顧問,香港會考十優狀元
吳欣誼:香港黃金五十成員,畢業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College),主修比較政治及國際關係,聯合世界書院學人(UnitedWorldCollege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