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除經常發生嚴重醫療事故外,該局2010年10月至去年9月也發生97宗重大風險事件,即險些導致病人死亡或嚴重受傷事件,當中約90%屬於處方藥物錯誤,整體個案較之前一年同期增加近兩成。
醫管局本周四舉行內務及運作會議,會討論嚴重醫療事故問題。該局代表早前在立法會上指,2010年10月至去年9月發生44宗嚴重醫療事故,但部份事件已由以往在病人體內遺留手術鉗,「進步」至只遺下微小零件碎片,被多名議員狂轟。
一成涉及調亂身份
該局內部文件指出,同期也發生97宗重大風險事件,09年至10年則錄得81宗。重大風險事件是指醫護人員曾出錯,幸好及時察覺,否則可能令病人死亡或嚴重受傷。
上年的重大風險事件中約90%(88宗)與藥物處方有關,約10%(9宗)是調亂病人身份。有3宗可以引致病人短暫嚴重受創,約20%可以引致中度或嚴重受創,其餘事件影響輕微。
此外,醫管局的《外科成效監察計劃》報告,揭示仁濟醫院於緊急手術的術後死亡及併發症,表現是最差醫院之一。該院2010至11年錄得33宗死亡個案,實際死亡個案較預期多約30%,即部份個案原先並沒預期死亡。報告指仁濟每名外科醫生急症收症數目,是全醫管局之冠。
仁濟醫護士氣低落
與仁濟均屬九龍西聯網的瑪嘉烈醫院外科部門主管陸洪滔表示,仁濟外科人手不足,外科部約有20名醫生,但同期有逾5,900宗急症外科個案,平均每名醫生一年收症約295宗;瑪嘉烈醫院平均每人一年收症284宗,反映「仁濟醫院係大家心目中係小型醫院,但係實際做中型醫院嘅嘢」。
陸洪滔坦言,仁濟連續三年在評核中成績欠佳,令醫護人員士氣低落。該院已加強改善工作,如安排副顧問醫生夜晚回醫院巡房,及早診斷晚間入院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