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者去九龍塘 冇錢者去北區內地童兵分兩路 爭港學額

有錢者去九龍塘 冇錢者去北區
內地童兵分兩路 爭港學額

【本報訊】9月入學的小一統一派位昨、今接受報名,未有公營學位的2萬名學童,今年爭名校要與「北方勢力」競爭。北區的上水,大量父母都不是港人的「雙非」港童,由深圳跨境報讀;南面的九龍塘,則有內地富裕家長透過投資移民計劃,送子女與港童爭名校。記者:倪清江、歐陽子瑩

九龍塘置業 爭位美夢或落空

名校林立的九龍塘41網家長,昨專注為子女選報心儀小學。張志華攝

名校林立的41網九龍塘,不少本地家長不惜花巨款搬入該區居住,內地富裕家庭也識貨,近年逐漸有內地投資移民於該區置業,與港產家長爭名校。不過他們一番心血可能白費,該區今年統一派位學額數目創近八年新低,而向黃大仙區借位數目卻是同期最多,三分一學童將被摒出九龍塘。
41網家長昨陸續到設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的統一派位中心填選校表,受訪的男生家長幾乎全首選喇沙小學,女生家長則首選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兩校統一派位學額分別只有84和72個。
該校網因多間學校轉行小班,加上自行派位「世襲」情況嚴重,餘下供統一派位的學額一直不足,需向黃大仙借位,過去七年每年借36至217個不等,今年則多至230個,比去年多三成。該區仍有約800名學童未有着落,但區內只餘統一派位學額564個,是近八年最少,即三分一會被派到黃大仙的借位小學。
家長鍾先生昨駕駛保時捷跑車到統一派位中心報名,與別的家長不同,他未有預先擬定選校次序,因此花了近半小時選校。他離去時稱為兒子首選喇沙小學,兩年前才搬入該區,之前居於何處卻支吾以對,其後與兩人上車離去。其座駕登記料顯示,該保時捷售價連稅約180萬元,車主姓名以普通話拼音寫成,其姓為Zhong,正是鍾的拼音,或是投資移民。

三分一將派往黃大仙區

一對操內地口音廣東話的中年夫婦,昨於報名後離去時表示,也是為兒子首選喇沙,他們承認是投資移民,兩年前才來港,目的是為兒子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不願多談投資多少。
「孟母型」家長除來自北方,本地也不少,兩年前由太子搬到畢架山豪宅的羅太,也是為了兒子爭入喇沙,即使租金由二萬多,大增四成至四萬多元,也不搬離。不過得知今年將有三分一會被派到黃大仙,則無奈地,「冇得預計,都唔係自己可以決定。」
三年前以500萬在該區置業的龔太,要求教育局捉報假地址家長,保障區內家長權益。去年1月以800萬元購置一個九龍塘單位的李太,為女兒選報瑪利諾作首志願,並將黃大仙一間小學作第四志願,「黃大仙都有好學校!」

港人家長心聲

《為咗個仔》
羅太:「係為咗個仔,700幾呎租二萬幾,家加到四萬幾,會繼續住。」

《好唔公平》
龔太:「三年前用500萬買樓,如果啲人報假地址,對我哋好唔公平。」

港家長 憂雙非童剝削學額

在深圳居住的「雙非童」跨境來港讀書越來越多,最北防線的上水,昨日到統一派位中心辦理選校手續的家長,竟然十居其九是內地人,他們指其子女在港出生,便應有權享受教育機會,有家長指香港較民主是吸引力。港媽港爸則不滿權益受剝削,要求政府釋法杜絕「雙非童」,一場中港家長爭拗即場爆發。
屬80校網的上水,自08年起小一學額已因跨境學童增多而呈現不足。今年9月將有1,600名學童升讀小一,其中640人已透過自行派位取得學位;不過只餘745個學額作統一派位,教育局遂將粉嶺和大埔共13間小學的230個學位,撥入該校網才湊夠數。

指內地人爭權利

該區統一派位中心設於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有家長昨晨提早兩個半小時,於7時已在校外排隊等候。由於人龍持續有約一百人,中心提早在上午11時半截止上午報名,遲來家長要等到下午2點半後才可辦手續。
排次位的深圳居民吳女士昨由布吉來港報名,她的女兒是雙非童,當年花二萬元在港生產,「香港教育好,又民主啲,福利都好啲。希望佢讀到大學,入到港大最好。」她表示明白女兒跨境上學辛苦,正尋求在港親戚收留,「佢一定唔會返深圳讀書。」
由深圳福田來港為女兒報名的家長黃太表示,試過安排她讀深圳的幼稚園,但覺得英語教學差,遂為她轉到香港的幼稚園就讀,因此希望她繼續在港升小學,「唔應該話我哋霸香港資源,我個女都係香港生,佢有佢權利,唔好話佢爭位。」不過多名本港家長則不滿「雙非童」跨境爭學位,有兩名年幼女兒的鄭女士要求政府釋法,阻止內地人湧港生育,「好擔心唔夠位。佢哋一定係剝削我哋權益,唔止返學,之前生BB都係咁。」另一家長王先生慨嘆說:「上水係重災區,政府無能為力,乜都唔做,我哋有納稅,港人子女應先入學」。
記者昨在中心找家長訪問,十個有九個都是內地人,當中有「雙非童」家長,也有港人內地妻子。教育局在中心內設置專櫃,游說他們選報粉嶺和大埔的借位小學。區內部份小學已運用每班兩個留班位,額外增收學生,令每班人數增至27人。

位於上水惠州公立學校的統一派位中心,早上9時半收表前已有近100名家長排隊。黃賢創攝

「雙非」家長心聲

《唔返深圳讀書》
深圳吳小姐:「香港民主啲,教育福利都好啲,唔會返深圳讀書。」

《有受教育權利》
深圳黃太:「個小朋友都係揸香港身份證,有佢嘅權利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