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中央不容人幣大幅貶值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中央不容人幣大幅貶值 - 潘國光

上周四公佈的中國12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4.1%,反映通脹自去年7月份開始回落的勢頭沒有改變,未來人行仍有空間進一步放鬆銀根。壓抑通脹是中央實施宏調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雖然4.1%仍然高於目標4%,但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回落至1.7%的兩年低位,可見生產成本降,未來通脹回落趨勢亦已經成形。
有言論指食品價格仍然高企,故中央不會大幅放寬貨幣政策。筆者認為,食品乃生活必需品,即使收緊銀根也無助減低人民對食品的需求,相反只會增加有關開發商的生產成本。過往中央面對豬肉價格上漲,都是以調控供應的方法來解決,以利率政策來調控食品價格並非中央一貫的處理手法,而且也不見得會有效。

貨幣政策料全面放鬆

早前中央明言,今年經濟政策的方向是「穩中求進」,從2004年至今,中國的經濟增長只有在08年第四季、09年第一季及第二季處於8%以下,去年第三季的增長仍達9.1%,故要經濟平穩,「保八」是一個可預期的目標,任何跌至接近6%的增長率,都會大幅提高「硬着陸」的風險。
歐債危機令外圍因素不明朗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將拖累中國今年的出口表現,加上本土需求受到地方債及房市降溫等財富效應的壓抑,此際確實有必要以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提振內部消費意欲,抵銷內外的負面因素,以免經濟硬着陸。
筆者預期,中國年內將會由少量及針對性的寬鬆措施,逐漸轉為採納全面性的寬鬆策略,預期存款準備金率年內將有下調200個基點的空間,惟最終的下調幅度,還需視乎歐美經濟的表現,現階段歐美經濟出現急速改善的機會,遠遠低於出現急轉直下的可能。
由於維持存款增長是推升新增貸款的必要條件,年內中央料不會容許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免觸發大型的外資流走及存款流失。在滙率尚未全面開放以及中央坐擁龐大外滙儲備的前提下,人民幣滙價幾乎絕大部份是取決於政治決心,而現階段無論是急貶或急漲,對經濟及社會穩定都沒有好處。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全年可維持約3%至5%的上升步伐。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