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大道:梅姨重塑鐵娘子進化史

荷李活大道:梅姨重塑鐵娘子進化史

近年電影圈流行着一股風氣,就是想提高爭獎機會的話,最好便俾心機拍套具水準的人物傳記片,尤其在今年特別多,包括由獲獎無數殿堂女星梅麗史翠普(MerylStreep)領銜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TheIronLady)。從梅姨出盡十二成功力把戴揆演得形神俱備,恍如真人上身,她想相隔30載再當金像影后的動機實在太明顯了。 撰文:埃博特

香港上映日期:3月8日

美國女星梅麗史翠普於影壇無出其右,她為演戲付出極多心力,其方法演技已達爐火純青境界,因此上至惡死女波士及保守神職人員、輕鬆得如師奶廚神等都難不倒她,更不消提為求神似而完全模仿該角色的口音——在《蘇菲的抉擇》(Sophie'sChoice)的波蘭腔、《非洲之旅》(OutofAfrica)的丹麥音以至《黑暗中的呼號》(ACryintheDark)的澳洲式英語,神似得令人讚嘆。

《青澀年代》
AlexandraRoach扮少女版戴卓爾夫人,跟丈夫丹尼斯識於微時。 

《初出茅廬》
戴卓爾夫人初入政壇時,其女性身份未能讓一眾政客信服。

《舉足輕重》
當在政治道路扶搖直上,鐵娘子敢於發言亦屢作果斷決策。 

《群眾愛戴》
國家發展得順風順水,戴卓爾夫人自然深得民心。 

口音增真實感

因此在籌備多時的《鐵娘子》裏,全球戲迷皆期盼梅姨會有更喜出望外的表現,果然她除配備跟美國人南轅北轍的英國口音外,更有如戴卓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上身,無論說話方式、神情和小動作等都形神俱備,連戴揆眾多金句都有搬出,還有梅姨由她30歲開始一直演到80多歲,再次發揮超凡演技,甚有機會再成金球影后及第17次入圍奧斯卡。
《鐵娘子》一片圍繞着梅姨飾演的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一生,甫開始便講卸任後年事已高的她患上老人癡呆症,再非昔日叱咤風雲大人物,影片藉種種事件插入不同時代的回憶片段,原來這名雜貨舖少女邂逅丹尼斯(成年版由占伯班特JimBroadbent飾),不久結為夫婦,她亦在因緣際遇下步入政壇。起初聲線乏力動作沒自信,連服裝都有欠大體,經丈夫從旁支持加上身邊人士悉心打造,戴卓爾夫人進化成政治舞台的明星,並於大選勝出成英國首位女首相,一做便做了三屆。
花無百日紅,戴卓爾夫人縱抑壓了工黨等勢力捍衞保守黨,亦借福克蘭戰役盡得民心,但她堅持推行人頭稅導致一鋪清袋,黯然退位。片中盡量論述戴卓爾夫人的重要事件,但與港人息息相關的中英聯合聲明以至在人民大會堂外仆低的經典一幕則未有涉獵,着墨較深的反而是她和家人的關係。

《默默支持》
戴卓爾夫人與列根共舞,占伯班特飾演的丹尼斯(小圖)一直從旁支持愛妻。

與女導再合作

梅姨受訪時強調這齣再夥《媽媽咪呀!》(MammaMia!)女導演菲莉達萊(PhyllidaLloyd)合作的電影,並非單純的人物傳記片,而是想觀眾可把戴卓爾夫人視為跟我們沒有兩樣的普通人看待:「我確切認為我們會從皇帝、王后及顯赫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生命。這正令我投入其中,從這故事尋找自己,以及我的朋友和母親——女性在那年頭正經歷變遷,她們如何被看待及在社會上的位置都改變過來。」

《關鍵失誤》
戴卓爾夫人在任期間振興英國經濟,卻因實施人頭稅而被迫落台。

小統計:攻奧斯卡 史上最多

梅麗史翠普縱橫影壇多時,77年首次現身大銀幕,第二套作品《獵鹿者》(TheDeerHunter)即入圍奧斯卡競逐女配角獎,惜敗給《加州套房》(CaliforniaSuite)的女男爵瑪姬史密夫(MaggieSmith)。翌年梅姨以《克藍瑪對克藍瑪》(Kramervs.Kramer)捲土重來,結果擊敗同片的珍亞歷山大(JaneAlexander)等對手以29歲之齡首奪金像女配角。
兩年後梅姨升呢做主角,於《法國中尉的女人》(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大放異彩,只是不敵嘉芙蓮協賓(KatharineHepburn)與金像影后擦身而過,不過勝利之神懷眷顧之心,82年梅姨憑《蘇菲的抉擇》(Sophie'sChoice)二度問鼎至高榮譽,並打低《紅伶劫》(Frances)的謝茜嘉蘭芝(JessicaLange)等人初嚐金像影后滋味。

《獵鹿者》

《克藍瑪對克藍瑪》

《法國中尉的女人》

《蘇菲的抉擇》

16次提名

而在80年代整整十年間,梅姨共7次入圍影后,除證明優秀演技受公認外,亦顯出她在這個年代居於事業頂峯。之後廿年梅姨仍是奧斯卡常客,但大會似想給其他人奪魁機會,令她悉數落敗,不過近年梅姨拍片題材更多樣化,有些屬玩票性質,論爭獎決心遠不如《鐵娘子》路人皆見。
梅姨至今共提名奧斯卡16次,以演員計史上最多,同時亦以25次金球獎提名冠絕所有藝人,撇除特別榮譽獎她共贏過7次金球,最近一次為前年《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Julie&Julia),且看梅姨明天會否如外界所料,大熱再當金球影后。

《非洲之旅》

《黑暗中的呼號》

《穿Prada的惡魔》

《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

梅麗史翠普歷年角逐奧斯卡一覽

年度:1978 作品:《獵鹿者》
獎項:最佳女配角 得主:瑪姬史密夫《加州套房》

年度:1979 作品:《克藍瑪對克藍瑪》
獎項:最佳女配角 得主:勝出

年度:1981 作品:《法國中尉的女人》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嘉芙蓮協賓《金池塘》

年度:1982 作品:《蘇菲的抉擇》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勝出

年度:1983 作品:《施活的遭遇》(Silkwood)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莎莉麥蓮《常在我心間》

年度:1985 作品:《非洲之旅》(OutofAfrica)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謝拉婷比芝《豐盛之旅》

年度:1987 作品:《紫菀草》(Ironweed)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雪兒《月滿抱佳人》

年度:1988 作品:《黑暗中的呼號》(ACryintheDark)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茱迪科士打《暴劫梨花》

年度:1990 作品:《歲月星塵》(PostcardsfromtheEdge)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嘉菲比絲《危情十日》

年度:1995 作品:《麥迪遜之橋》(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蘇珊莎朗頓《死囚168小時》

年度:1998 作品:《最愛是誰》(OneTrueThing)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姬妮芙柏露《寫我深情》

年度:1999 作品:《弦動我心》(MusicoftheHeart)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希拉莉史雲克《沒哭聲的抉擇》

年度:2002 作品:《何必偏偏玩謝我》(Adaptation)
獎項:最佳女配角 得主:嘉芙蓮薛達鍾絲《芝加哥》

年度:2006 作品:《穿Prada的惡魔》(TheDevilWearsPrada)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海倫美雲《英女王》

年度:2008 作品:《聖訴》(Doubt)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琦溫絲莉《讀愛》

年度:2009 作品:《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
獎項:最佳女主角 得主:姍迪娜布洛《守護有心人》

資料來源:美國電影藝術及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