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有近半的心臟病患者,在病發前毫無症狀,屬隱性心臟病患者。心臟科專科醫生麥耀光強調,並非所有參加馬拉松的跑手也會心臟受損,最重要是有充足準備、訓練及復原方法。若屬高危人士,應及早接受心臟評估,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參賽。
高危族包括運動時有頭暈、胸痛及心悸等症狀的人士,加上平時有吸煙習慣、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病史,男性45歲以上及女性55歲以上,都應接受評估。他表示可先進行健康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做靜態心電圖或心臟電腦掃描等檢查。
衝線後首五分鐘要回氣
他表示參加馬拉松比賽需長時間訓練,應在比賽前半年開始練習,最好有教練指導,按部就班制訂訓練目標,切忌「死頂」。比賽期間要有特定策略,包括避免過量飲水,引致「水中毒」(即低鈉症)昏迷或死亡。衝線後首五分鐘是最易出事的時段,提醒跑手要「回氣」。賽後要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賽後一周內需多做伸展運動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