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抗爭多時的菜園村村民,去年搬離家園,一心想在新村建新居,回建昔日菜園村面貌。然而建新村的成本不斷上漲,大部份新一代的菜園村居民亦已遷出村,令建設新菜園村至今未能落實。新年將至,約30多戶村民屈居在開始生銹的臨時屋,期盼復村大計能在新的一年得以落實。
記者:梁婉珊 關震海 劉漢權
記者由舊菜園村出發,約10分鐘車程,在元崗新村下車,往村內方向走約10分鐘,來到一片荒蕪沙地,地面散滿碎石狗糞,且凹凸不平。雖然當時已接近傍晚,惟太陽能電燈仍未開啟,路上黑漆漆,走起來要小心翼翼。又走了約10分鐘,眼前出現了十數幢建築物。樓梯底站着一個老人,仔細看原來是當日有份示威的高婆婆,記者才確定到達菜園新村。
臨時屋住半年生晒銹
高婆婆得知有人探望,高興不已,向記者展示所住的臨時屋。村民明哥說,雖然臨時屋只住了半年,問題已逐一浮現。明哥帶記者到屋的背面,透過微弱燈光,可見泥黃色裂縫,顯然已生銹多時:「住咗幾耐呀,已經生銹,都唔知會唔會冧!」
明哥再帶記者入臨時屋視察,只見廁所天花板塞着一條條毛巾,全都濕漉漉,「唔知咩原因係咁漏水,除咗用毛巾塞住,都唔知有咩辦法。」明哥懷疑這批臨時屋還能住多久。
新村興建工程遲遲未起步,菜園村關注組成員朱凱迪指,主要是建築成本上漲三分一,及未能解決污水問題。村民為了迎合承建商的報價,除了減少房屋及公共設施數目,又另招一間並非政府註冊的承建商:「價錢係平啲,但仍要3,000幾萬,部分村民負擔不到。」
另外,港鐵興建的儲存污水系統,包括污水渠及一個儲存污水池,啟用以來多次漏水,需定期利用吸糞車吸走污水:「一車要1,300蚊,每個月村民都要額外再俾萬幾蚊,負擔好大。但係港鐵唔係好理。」
朱凱迪指,大部份新一代的菜園村居民已遷出村,租住元朗或天水圍的私樓,只是偶而在周末回來探親。朱慨暵駐村的菜園村支援組以前有十多人,現在只剩下四人,但有事時其他成員仍會回來幫忙。
關注組成員正想辦法籌錢助村民,問到何時可動工建新村,朱凱迪嘆了口氣:「成日都預計,但都失望好多次……」新的一年,村民的願望就是盡快動工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