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寒冷的一天,大白鷺滑過河面,轉眼隱身紅樹林中;一群鸕鶿站在大樹枝椏上,動也不動,遠看,大樹就似支巨大漂亮的孔雀羽毛。那天,氣溫只得8℃,冷得我手腳僵硬,為的就是去米埔,與黑臉琵鷺打個招呼。
記者:周燕
攝影:蔡家輝、潘志恆
模特兒:Boo@PureModels
部份圖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供
遠看似支大孔雀羽毛
每年秋冬,季候鳥為覓食和避寒,從北方繁殖地飛來南方,米埔自然保護區遠離污染,成為季候鳥停留地。那天我冒着嚴寒,踏着浮橋穿越紅樹林,放眼四野都是綠油油一片,運氣還算好,看到零星小鳥在河面掠過或停留河邊。我明白,大家都是城市人,看到雀鳥飛過總會大驚小怪,但請別騷動喧譁,否則只會把牠們嚇走。
保護區有很多基圍和淡水塘,塘邊基堤上的大樹站滿一隻隻黑色的鸕鶿,退後兩步拉開距離,從遠處看去,大樹像變成是一支大孔雀羽毛,米埔自然保護區推廣主任(米埔參觀事項)Andy:「鸕鶿擅長捉魚,又能潛水,昔日有漁夫捕捉鸕鶿,利用牠們捉魚。」一瞥間,我見到黑臉琵鷺蹤影,牠的長嘴形狀似琵琶,黑臉白羽,較易辨認,現在全球只餘約二千隻,每年也只三十對肯交配,十分珍貴,所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兩成黑臉琵鷺會飛來香港過冬,米埔是牠們重要的停棲覓食地。
紅樹林生命力頑強
從觀鳥屋望出去,眼前是一片廣闊泥灘,若不拿着望遠鏡,實難看清在泥灘裏覓食的大群雀鳥,當中一隻羽毛又藍又黑的小鳥,站在木條上一動不動,「那是藍翡翠,很多日本人專程來米埔看翠鳥,因為這裏有日本沒有的翠鳥品種。」而那大點小點移動的白,則是搖頭晃腦的大白鷺和小白鷺,來上一堂生物課,記住,小白鷺長大了不會變成大白鷺,牠們屬兩種鳥類,大白鷺體形較大,鳥喙黃色,腳掌黑色;小白鷺鳥喙黑色,腳趾黃色。牠們跟藍翡翠一樣,是留鳥,即四季都在同一地方生活。還有紅耳鵯,身有黑色的冠羽及紅色的頰斑,非常易認。
米埔有大片紅樹林濕地,沿着浮橋走,兩旁都是茂密的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鹹淡水交界的植物,環境即使惡劣也能生存,生命力很頑強。」紅樹林是翠綠色的,中文名源自紅樹科植物,其木材呈紅色,樹皮可提煉成紅色染料,所以才稱為「紅樹」。走出紅樹林濕地,一片又一片的蘆葦叢連綿無際,間中有雀鳥飛過,畫面煞是動人。這裏還有長有睡蓮的池塘,正值冬天,零星睡蓮撐出塘面,砌出一幅漂亮風景畫。
跟團去
追蹤候鳥之旅
日期:1月至4月(每團最多25人)
時間:9:00am、11:00am及12:00nn(全程6小時)
收費:每位$320
查詢:25261011
報名方法:在 http://wwf.org.hk
作網上登記或郵寄申請表(可在 http://wwf.org.hk
下載)寄回:元朗新田米埔自然保護區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公眾活動部
註:參加者可免費借用雙筒望遠鏡
零味精私房菜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置偏僻,肚仔餓,不妨考慮到附近加州花園的一間私房菜「紅屋仔」醫肚,這店舖向來不接受訪問,但不愁沒有知音,連劉皇發也是座上客。老闆娘叫芳姐,煮食用心,本來做陪月的她多年照顧新任媽咪,累積豐富健康飲食心得,後來跟兄弟姊妹開私房菜館,堅持不下味精,食材朝朝到各區街市親自挑選,少點心機也不成。
單是一道梅菜扣肉,已經煮足八小時,梅菜只用惠州出品,貪其質感較好。芳姐:「我用的豆豉來自家鄉陽江,味道又香又清,一般香港買到的豆豉看上去灰灰的,沒光澤。」她追求原始味道,招牌混醬鴨只此一家,精髓在家傳秘製醬料,「這醬料味道較濃,老人家一定喜歡。」離桌三步嗅到醬料香,可撈三個白飯。胡椒豬肚雞釀四寶湯十分花工夫,雞肚釀入栗子、白蓮子、白果、糯米,再把雞放進大豬肚,工序繁複,胡椒湯極清甜。
紅屋仔(97863911)
地址:元朗加州大道6A號(加州花園入口)
交通:由米埔自然保護區出發的話,可步行至米埔村口,再轉乘紅色17號或綠色75號小巴至加州花園
註:周一休息,一日前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