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台灣人民第五次一人一票,選出他們的總統。
下午5時,投票結束才一個小時,蔡英文競選總部已擠滿支持者,神色凝重目不轉睛的盯着電視屏幕打出的票數。總部外的馬路上,選後晚會的暖場表演早已開始,主持人繼續用激昂的語調不斷向民眾喊話:「要有信心,民進黨的票還未開呢!」但大家都心中有數,有年輕的綠營支持者說:「當然失望呀,不知道台灣人在想甚麼?馬英九當得那麼差,還把票投給他。但輸了也得接受,畢竟這是民主的過程。」
由告別威權時代到民主直選總統,再由政黨輪替到二次政黨輪替,台灣用了不過25年的時間。
這25年間,百年老店國民黨由下台到再執政,民進黨人由黨外到執政到下野。
這25年間,台灣民主跌跌宕宕,起步未多久就跌倒地上,曾經讓人擔心,它可不可以重新站起來;有些人甚至以此質疑,民主政治能否在華人地區成功。
但這次選戰沒有子彈飛,不打族群牌,走出悲情,即使未有實現三次政黨輪替,即使未有誕生華人地區首位女總統,已證明了台灣民主在慢慢成熟。無論誰贏,都是台灣人的勝利。
今次選舉,有一句宋楚瑜的競選口號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棄無能,勿冒險」,先攻擊馬英九任內政績,再針對蔡英文的不確定性,卻巧合地讓我想起香港特首選舉建制派兩位參選人。問題是,我們怎樣討厭無能,怎樣擔心冒險,都沒得選,只能眼巴巴看──北京操控的小圈子替我們選。
台灣人知道,未來四年,若馬英九讓他們失望,2016年台灣人還是可以用選票,攆國民黨下台;昨晚像鬥敗公雞一樣的小英支持者,四年後還是可以用選票把她送進總統府。
哪我們香港呢?2017年所謂普選特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普選法,唐英年、梁振英到現在,還不敢有一個說法。難道,香港人只能繼續四年一度湧到台灣,考察人家的選舉,羨慕人家的真民主嗎?
陳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