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識兼收:因鱔之名

材識兼收:因鱔之名

是日屠龍,不要以為是武俠小說情節,三十多年前見於金門酒家,金漆紅紙,大字標題。生劏龍躉?非也,石斑怎能比作龍,形神俱缺,主角是花錦大鱔。
花錦鱔只能活於清潔水域,即使今日人工飼養,水質要求亦非常高,所以貨源短缺。肉爽滑但輕,同等重量,體形較白鱔為大,當年只有野生的,身價凌駕鮑參翅肚,體積龐大動輒數十斤,只能以份數出售,開刀日期由購得鱔頭的人客決定,普遍認為鱔頭乃精髓所在,價錢較貴,「認頭」一詞,源出於此。更必搭一段鱔尾,謂之有頭有尾。當年新聞發佈,每在飯局進行,先賜美酒佳餚,繼而多有拜託。花錦鱔宴為筵席極品,吃過大鱔,隱惡揚善;樣樣讚好,是為「鱔稿」。

吳永皓

能文能武,精通懷舊粵菜,亦愛以菜式細數典故。

(逢星期五、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