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聖城 - 鄧達智

二十年後聖城 - 鄧達智

公元二千年前,《國家地理雜誌旅遊》做了一個十分詳盡,非議相對較少「一生必去五十處」;之後全世界媒體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類同選舉,未至東施效顰;信服性爭得遠矣,起碼十年後再評亦準。例如中國最宜人居城市,多年榜首:深圳!(近年開始出現杭州)死未?
不再詳述,也算好運,都會類的十個,分佈歐洲、北美、南美、中東及亞洲;自己都去過,昨天隨便說說已住及想住的城市;香港、巴黎、耶路撒冷都在榜上。聽來大路,其實也有它的另類。
中東時生戰火,以色列何時再燃誰也說不準;這是一座活火山,隨時爆發。耶路撒冷如何吸引?
單單這份飄忽的安定便是魅力的一種。矛盾的歷史,矛盾的宗教(還是全部源自猶太教,奉亞伯拉罕作父。)矛盾的族群共處。過去,其實未算太久之前的廿年前,仍可自身上衣裝辨別;阿美尼亞人或西服或特色奧圖曼式長袍,阿拉伯人及Bedouin頭披長巾及身上長袍,Orthodox猶太人一身黑女人包頭男人兩鬢留卷曲豬腸,現代化猶太人再現代也不棄頭頂小瓜皮帽。本來面容臉相十分相似的種族,未知宗教,自衣裝得知。
今天,猶太人依然一身白恤衫黑帽黑褸黑褲黑襪;真是80年代日本設計精英們的先知!
阿拉伯人並Bedouin幾乎完全全球化,除了極老的老人家及故物店貨品,街上再無傳統衣裝。阿美尼亞人比他們更早棄古着,活在他鄉求自在方便;但他們略為清秀的臉容身形倒很易分辨。
貓小姐發來短訊:多年沒去耶路撒冷仍然吸引?全因老日子的嚮往罷?
老日子老朋友共度清貧好時光當然不忘。這個城市確實存在極濃吸引自己的氣味、光澤及氣質。甫到埗,趁四點多日落前趕上橄欖山猶太墳場看日落,感動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