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萱人續為楊衢雲吶喊奔走 - 陸離

吳萱人續為楊衢雲吶喊奔走 - 陸離

我的「小友」吳萱人,是香港社運文獻「掌燈人」。2011年10月,辛亥百年,他出版了《今識楊衢雲》,非賣品,足400頁,十年心血,集文四十餘篇,致力追溯香港革命先烈楊衢雲。書前有三序:何良懋、蔡敦祺、胡偉忠,都是吳萱人的知己。
蔡敦祺是「香港文學年鑑學會」會長,內地「五個一工程」長篇小說《林則徐》得獎作家。1989年,《明報》在六月火急出版了《悲壯的民運》,有詳盡日誌及圖片,蔡敦祺是編輯之一。
何良懋原是香港文化人,種種原因,移民了,現在是加拿大卑詩版《星島日報》總編輯。有時候我想,何良懋、胡菊人、戴天、莫圓莊、金炳興,許多中產文化人,逃逃逃,所為何事?倘若香港文化人多點留守香港,面對今日香港的「漸次大陸化」,可會保留多點「免疫力」?不致任由眼白白看着「量變」導致「質變」?抑或終歸都是無補於事?
因此我難免覺得何良懋序「我們都是楊衢雲」雖然感人,我卻不大能接受這個題目。不忍沉舟側畔千帆過?百年前後,沉舟已經變種,其外船堅砲利,其中呢,前300年亡國、中50年混沌、外侮、內戰,後30年思覺失調、癱瘓潰爛,近30年辛苦休養,根本未曾復元,彷似力大無窮,其實仍在病中!
留守疼港,我支持吳萱人聲嘶爭取建立「楊衢雲紀念館」,「楊衢雲史蹟徑」,將「百子里公園」易名「楊衢雲紀念公園」,勿忘「興中會」前身「輔仁文社」,中環結志街三聲槍響……空遺餘卒荷戟獨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