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被掟殘的太陽能股終重見天日,昨借德國定單回升及組件價格回穩等消息絕地反擊,多隻太陽能股均以大成交額爆升逾10%,龍頭保利協鑫(3800)亦罕有急彈14%。不過,專家認為,業界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組件價格仍未跌夠,散戶應趁此輪反彈先行「食糊」。記者:陳韻妍
太陽能龍頭國德國去年12月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3吉瓦(GW),遠高於預期,加上中國即將實施首批3GW的太陽能光伏開發計劃,帶動多晶硅價格回升,截至本月2日止一周多晶硅價格升3.2%,創6個月最大升幅,涵蓋37家太陽能企業的彭博太陽能指數連升3日。
存貨跌至歷史低位
德銀分析師VishalShah指,太陽能存貨已跌至歷史低位,德國、意大利及美國的光伏設備安裝商定單料大增,中國、印度及其他非歐洲國家則在下半年接力。市場遂憧憬太陽能組件需求上升的趨勢可延續至今年,太陽能股昨借勢爆上,卡姆丹克(712)以18.7%升幅傲視同群,陽光能源(757)及順風光電(1165)亦搶高逾10%。
陽光能源(757)主席譚文華向本報表示,除太陽能電池及電池外,整條太陽能產業鏈的價格都止跌回升,有信心全年太陽能組件的價格會保持平穩。
德銀亦引述保利協鑫(3800)管理層稱,公司出售多晶硅價格為每公斤約30美元,惟成本僅20美元,相信多晶硅價格價保持回穩,公司暫無計劃增產,但會致力提升生產技術。
產能過剩未解決
不過,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認為,過去兩周太陽能組件價格回升,加上不少小型太陽能企業已停產,才令產能過剩問題略為紓緩,造就太陽能股反彈,惟是次反彈只是暫時性,未來太陽能股走勢尚要看各國能否維持其補貼政策,建議持有相關股份的散戶宜趁機「食糊」,沒有持股的則不宜入市。
有歐資分析員同意,指即使近日太陽能組件價格回穩,但業界產能過剩問題仍未解決,現時全球太陽能產能約30至40GW,惟需求只有約20GW,加上內地太陽能項目的內部回報率(RRR)僅8%至9%,較風電項目的約15%為低,反映使用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仍然偏貴,相信太陽能組件價格尚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因此太陽能股反彈勢頭難以持續,投資者應把握機會「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