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香港書店前景是好是憂確實令人摸不着頭腦。上年,不少書店關門大吉,過江龍誠品卻在今年排隊上場。反而北望神州大地,一直與創意擦邊而過的廣州,上年底忽然出現了一間承載了閱讀和生活的概念館,不止熱爆當地文藝界,也吸引了香港的創意文化藝術人紛紛前去膜拜,帶領風騷。
撰文:AudreySong、曾凡
攝影:梁珣鈳
點止書店咁簡單
方所名字取自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創始人毛繼鴻在兩年前與台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的行人文化合作,成立方所文化公司,香港藝術家又一山人擔任藝術顧問。在最初構思時,已定位為生活概念館,由書店、藝廊、服裝館、美學館及咖啡館共同組成。開業頭兩日,營業額便超過30萬人民幣,即成為廣州至hit文化場所。
方所的空間設計由香港藝術家策劃,他做了差不多十個方案,最後決定用環形間隔空間的圍屋概念。前後書廊將人流圍在其中,閱讀被設置在最外層,中央空間是人與人交流的場所,充滿了濃濃的咖啡香及手工藝產品。為了製作一氣呵成的效果,特別選用一扇9米高的老柚木門,剩下的木料用來製作咖啡館內的桌子和椅子;收銀台背後的銅牆重3噸,厚5厘米,牆面以中國山水畫皺摺感的紙為概念。不只家具嚴選,店裏地磚也花了4個月時間走遍全國,最終挑了廣東清遠的絕版清水石來建成。
國際平台
方所最誘人之魅力,在於打造東方美學理念的同時,搭建了一個國際性平台。這裏有來自世界各地逾9萬冊精挑細選的叢書,其中進口書佔了約1萬冊;同時引入台北故宮、紫禁城、尤倫斯、佩斯畫廊及今日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出版物。方所的雜誌區有多達150種國內外雜誌,這是國內其他書店不曾有過的數量,上架不到兩個月,「雜誌瘋」已把半年貨量掃光。
除書外,方所團隊花費兩年時間,由全球上千個品牌中,最終確定50多個自然主義及具有相當手工藝實力的品牌,其中20多個首次引入中國售賣。在方所的美學館中,更可謂經典處處,有來自日本高崗地區具400年歷史的錫器、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設計的烹煮工具、具有300年歷史的日本漆和紙、傳承了八代具400年工藝的波佐見町陶瓷碗、50年來生產了320萬個由森正洋設計白山陶瓷G形醬油瓶,把東方的設計美學融入於各種作品之中。
除了日本大師作品外,還有許多產品來自歐洲,如意大利ArteeNatura工作坊的蠶絲絲巾,雖然只有兩位染劑師,卻用6種植物調出了18種來自大自然的顏色;英國建築師DavidChipperfield為意大利家品Alessi製作的Tonale系列,靈感來自上世紀初意大利畫家GiorgioMorandi的靜物畫;1947年,來自法國南部Collegien的Robert發明的襪子配軟膠鞋墊的專利技術,結合人體工程學立體剪裁製作的家居拖鞋等。
豐足精神食糧
除考究的硬體裝修、書籍、植物、生活用品外,周期性展覽及講座成為另一豐富精神食糧。方所的第一個展覽是香港藝術家謝淑婷的「瓷衣展」;第一位演講的嘉賓是台灣作家駱以軍;其後,廖一梅、畢飛宇、歐陽應霽、韓東、劉克襄、張鐵志、周雲蓬等排隊上場。方所的講座不只是周期性的新書發佈,他們要做的是主題性的文化梳理,如在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內策劃「回到詩歌朗讀的年代」,當一個主題結束後,計劃會以一場演講、一本書或一部紀錄片的方式呈現。
羅馬的建成與衰落
剛過去的2011年,內地文化產業中一個有趣現象,許多創立於1990年代的民營獨立書店紛紛熬不過寒冬。
已故北大教授王煒先生創立於1995年的北京「風入松書店」,於上年7月貼出停業通知;成立於1997年的上海「季風書園」,於上年中關閉靜安寺站及來福士廣場兩家店面;全國最大連鎖民營書店「光合作用」於上年10月底,由於資金周轉問題與供應商發生「搶」書事件,此後正式結束營業。而在廣州,上年9月,僅餘的兩家「三聯書店」正式宣佈結業,退出廣州市場。
近年,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對閱讀的態度已大為不同,在資訊暴漲的今天,內地人關心的是東方文化如何與世界更好接軌。如果只按照傳統模式經營書店,必會敗於電子閱讀及高租金之手。「方所」的出現,開創出文化產業經營全新形態,也帶領大家展開屬於文化產業靈魂之思考。正如又一山人所言,今日的「方所」建立於東方美學觀探討之上,並非純粹是一間零售店舖,都說:羅馬並不是一天建成的。
他們眼中的方所
毛繼鴻
「方所」創辦人
在毛繼鴻的構思中,時裝或其他生活產品,代表着時裝與生活或者說是產品與生活的關係,位於公司最底層;「方所」是第二層,它是生活與文化的層面,是管道品牌。在這個平台裏,我們會看到生活、文化、人文等產品。再往上是金字塔頂端——文化與藝術,由於還處於籌備期,暫時不方便透露。
在他眼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代人,缺乏扎實的美學體系。「方所」希望拿出高品質美學生活產品與大家分享。「對於消費得起的客人來說,價格當然不是問題,對於消費不起的顧客,起碼讓他們知道甚麼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我們並不以價格作為評判標準,我們以產品的專業性及設計感作為評判標準。」
又一山人
香港藝術家、方所藝術顧問
「例外」服飾經營第5年,又一山人以藝術顧問身份加入,將服裝意識形態變化為品牌價值。「例外」從來不跟隨時尚大潮,而堅持於東方美學觀之追求。近年來,國人的價值體系傾向於國際大潮、偏向於單純追求物質生活。而一向追求東方美學觀的又一山人,希望身為東方人應尋找自己的獨特性。服裝畢竟只佔生活一角,兩三年前,考慮到品牌滲透力,決定開創多方面品種,這便是創建「方所」的初衷。在又一山人看來,「作為一個創意人,應該更加關心中國及東方美學觀,如今,年輕一代一味以西方潮流為範本,漸漸淡化東方根基,這種做法不利於中國創意的發展。」
劉克襄
台灣自然生態作家
劉克襄心目中的書店主要取決於環境。而台中鬧市區的一間「茉莉二手書」令其印象深刻,它選定一處地下室,打破了傳統二手書店的既定老舊和狹窄認知,而是以新穎的現代舒適閱讀空間出現,裏面也有畫廊和咖啡店的空間多角經營。劉克襄看來,「『方所』大膽地突破了我們對目前所知好書店的想像,不只空間實驗強、書籍種類多,它願意放棄書籍的多元化,而集中在好書的面向開拓。同時又把人文講座如系列的長期舉辦,縱使在台灣的書店都不敢如此規劃。裏面有一種人文冒險的元素無所不在地隱藏在每個角落,那是令我不斷震懾的東西,也正是現今台灣好書店逐漸消失的情境。」
方所
地址:廣州市天河路383號太古匯商場MU35號舖
電話:86-2038682327
營業時間:10am-1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