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垃圾已成香港迫在眉睫的問題。環境局昨就開徵廢物收費諮詢公眾,建議的收費模式包括按量、參考水費等指標、定額或局部收費四個方案,但未有交代收費金額。多個環保團體傾向支持預置專用垃圾袋的按量收費模式,即類似台北市民須購買特設的垃圾袋棄置家居垃圾,估計每月每戶平均垃圾費約35元至45元,若認真回收分類可低至數元。記者:蔡建豪
本港日產廢物約19,000公噸,其中13,800公噸棄於堆填區。全港三個策略性堆填區壽命有期,已拍板興建的焚化設施也不足應付每日大量生的垃圾。環境局昨推出廢物收費諮詢文件,以了解公眾是否認同透過廢物收費減少廢物及鼓勵分類回收。參考了外地推行廢物收費的經驗,環境局提出了四種主要收費模式建議,其中與廢物量直接掛鈎的按量收費方案,透過市民購買專用垃圾袋計算費用,普遍被視為最有效減廢方法,因市民為節省購買垃圾袋的開支,會盡量減少廢物及分類回收,但當局須同時制訂監察機制,打擊違例棄置垃圾。
四種模式供選擇
另一建議為按近似量收費,例如以水費作參考指標,釐定不同住戶和商戶的收費水平。不過,按近似量收費未必反映各戶的廢物棄置量,未盡公平。
局部收費方案則可考慮先向工商界實施收費,但本港有多達11,000幢商住大廈,工商及家居廢物混集,執行存在困難。定額收費方案則與按近似量收費模式類同,旨在收回廢物處置成本,非鼓勵減廢,較按量收費模式存在更多局限。
諮詢文件未有提及四方案的收費水平。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指,是次主要諮詢市民是否贊同廢物收費,四種收費模式在其他地區均有推行經驗,收費水平可稍後討論。他指政府目前未有既定方案,一切視乎諮詢結果。對於是否擔心諮詢期間提出費水平會嚇怕市民,以及若市民堅決反對收費會否撤回方案,他均未正面回應。是次諮詢期3個月,諮詢完結後邱騰華也將卸任,他未有回應是否將問題推給下任政府解決。
地球之友及綠領行動等環團支持按量收費模式。香港地球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指出,以本港每公斤廢物處理費約0.4元計算,每戶家庭每月平均垃圾費約為35元至45元,但公眾認真回收分類,每月垃圾費可以只需「幾蚊」,像台北市居民每月繳付的垃圾費已由最初的38港元下調至今的12港元。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主要模式
收費模式:按量收費
‧實施方式:按廢物體積、重量或收的次數等釐定收費
‧實施方式:徵收形式包括預繳垃圾袋或按重量於處置設施收費
收費模式:按近似量收費
‧實施方式:把廢物收費與生產量間接指標如水費等掛鈎
‧實施方式:未必如實反映廢物產量,有欠全面
收費模式:定額收費
‧實施方式:按廢物生產者分類,如同區住戶繳付同等垃圾收費
‧實施方式:收費與廢物量沒有關連,減廢成效有限
收費模式:局部收費
‧實施方式:針對工商業廢物實施收費,可靈活地於個別界別首先推行
‧實施方式:商住樓宇存在工商與家居廢物混合情況,運作有困難
資料來源: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