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遇襲指引:走走走

社工遇襲指引:走走走

【本報訊】政府03年斥資3.3億元重置本港六間男女兒童院,合併成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結集收容所、羈留院及感化院於一身,可收容388名由法庭判令入住的青少年違法者,以及需接受監護的兒童。院舍07年落成後接連發生社工遇襲,院童欺凌、自殺甚至非禮等事件。
華員會社會工作助理分會主席吳伯棟透露,在該院工作時,也遇過有女童情緒失控,同樣遭拳打腳踢,「成身瘀晒」。他指若院舍的前線社工遇襲,雖獲賦權使用最低武力控制情況,但大多數社工不會使用,以免破壞與院童的關係,再難輔導他們;加上院舍內滿佈閉路電視,一旦使用武力制服,也恐被指成毆打而負上刑責。

有市民櫃台射腐蝕液

近年前線社工屢成施襲目標。華員會社會保障助理分會主席陳振華憶述,03年社會對政府怨氣大,當時社署職員需面對面替市民申請綜援,常首當其衝,「恐嚇等你收工,或趁你行開行埋打你,甚至用遮打到爆晒缸」。工會多番表達不滿,社署自始在櫃台加設分隔板,但有市民試過從板孔射進腐蝕性液體,或借故叫職員取文件,用筆插手,「方法多到層出不窮」。
陳振華指社會保障部門是暴力重災區,尤其在早年,若員工不幸遇襲,上級往往要求息事寧人,「怕麻煩要寫報告,可能驚上級責怪」。他強調,暴力事件必須報警處理,也要向管理層匯報,最重要讓施襲者知道「我哋係提供援助服務,唔係提供出氣服務」。他笑言,一旦員工遇襲,部門指引是盡量逃到安全地方,「即係走、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