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雄的第一晚,去逐鹿晚餐,吃加一後大約五百台幣的平民自助燒烤。男侍應是個高大的帥哥,笑容可愛,得知我是第一次幫襯逐鹿,大約怕我自己燒得不好,吃得不滿意,幾乎全程跪在一邊替我代燒,把一個自助餐變成了殘廢餐!高雄人的熱情好客可見一斑。
回到香港,正巧看到新聞,批評香港人對遊客缺乏熱情,冷漠趕客。
與台灣南部人相比,香港從事服務性行業者,不但對遊客欠缺熱情,對本地人同樣熱情欠奉。我們極少在香港遇到「滾得棧」或「藩」的Joe那樣,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笑容溫暖快樂具感染力的人。
用一句「不友善」去評價這種現象,是有欠公允的。香港人雖不熱情,但絕大多數港人心地善良,為人正直,只是不擅表達情感。與其說港人對他人欠缺熱情,不如說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歸屬感,對自己的人生欠缺熱忱。
與鄰近地區相比,香港人民生基本的食、住、行的物價指數都絕對偏高。生存重壓下,確實很難舒顏,發自內心對人熱情歡笑。我不知道港人平均收入是多少,一萬還是萬二?收入的一半肯定無法負擔一方合理的居住空間。蝸居一角,無法在家中招待客人,鄰里之間用板塊或石屎隔絕,漸漸不習慣與人溝通交流建立關係,很多年輕港人,不是不熱情,而是根本沒有與人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