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醫療事故增三成醫管局厚顏指「進步」

嚴重醫療事故增三成
醫管局厚顏指「進步」

【本報訊】醫管局去年呈報44宗嚴重醫療事故,較前年增逾三成,其中手術後遺留工具或其他物料佔18宗。醫管局解釋時竟稱,類似事故已由以往在病人體內遺留鉗子,「進步」至近年只遺下微小的零件碎片,認為問題已減輕。立法會議員批評此說法反映局方無意防止同類事故,外科專家指出無論工具大小,都不應遺留病人體內。記者:陳凱迎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公立醫院醫療事故。根據醫管局數字,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共呈報44宗嚴重醫療事故,較09年10月至10年9月的33宗增加約33%;遺留工具在病人體內的事故佔18宗,較前一年的12宗增加50%。

民主黨議員張文光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

屯門醫院
13歲男童張睿霆11年8月在屯門醫院進行頸椎骨手術後死亡。

以前體內留鉗 現在留碎片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廖慶榮指,遺留工具事故增加,但嚴重程度較以往低,「幾年前好嚇人,成把鉗都擺咗入去……家連骨科鑽骨時鑽咀有金屬勞損崩咗飛出嚟,細過一毫米嘅(碎片)X光照到都要報,數字先會多咗。」議員李鳳英批評遺留工具「恐怖」,廖的說法反映醫管局無意避免這類事故再生,「佢咁講似乎係覺得家都可以接受,無改善空間。」廖回應李的批評時坦言:「理論上(事故數字)係唔可能降到去零。」
對於有議員要求政府增設醫療事故申訴專員,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謝小華回應時強調現有機制有效,無此需要。鄭家富批評局方「偏離民意」,「擘大眼講大話」。

有腋下長膿瘡病人在公院接受治療後被遺下四厘米長膠管。

那打素醫院
51歲彭太11年8月因腰痛求診,但醫生未驗出她患有肝癌,延誤治療。

議員張文光指人手流失令醫管局「內出血」,形容現時是「十個茶㷛六個蓋」,屯門醫院去年底連串事故與人手不足有關。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坦言,公院尚欠200名醫生,預料未來二至三年人手短缺問題仍嚴峻,局方未來三個月會向醫委會遞交第二批海外醫生申請,並繼續聘請兼職醫生。
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盧志遠則指,連串事故令病人對醫院失去信心,但院方已安排臨床管理委員會研究改善方法,並聘請多名健康服務助理及抽血員,減輕前線醫護負擔。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認為,手術後無論留下大件儀器或零件在病人體內「都講唔通」,反映公院儀器殘舊,「手術儀器勞損就應該換」,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