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新興市場具爆發力 - 貝萊德

萊德有理:新興市場具爆發力 - 貝萊德

過去的2011年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先有日本311大地震慘劇,後來美國AAA主權評級被標普摘下,而歐債危機更是全年籠罩全球,另一邊廂,新興市場則飽受經濟過熱及通脹高企問題困擾,金融市場一片混亂。今年投資者應該以何種心情應對?
然而經過了2011年,市場對於歐洲負債國及銀行的財務狀況已有預算,歐元各國領導及歐洲央行近月的救市亦轉趨團結,歐債危機或有緩解的機會。儘管系統性崩潰的風險降低,然而歐元區根本問題難以解決,使區內的發展持續失衡。
高負債國家的經濟前景難言看好,資金只好撤離,並湧到德國、英國及美國的國債避險,使三者在2011年均錄得不俗回報。資金同時拋售歐元,歐元兌美元已跌破1.28水平的16個月低位;兌日圓更跌至11年以來新低。被視為資金避難所的美元及美債逆市上升,歐債危機一旦未解決,美元相關資產都會受到資金支持。
更重要是,美國股市仍是眾人心頭好。美國道指於2011年上升5.53%,已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三年上升,表現優於不少市場。一些大型跨國公司,不但負債水平低、現金流強勁,而且銷售點遍及全世界,派發的息率亦可觀,在環球低利率情況下,遂成為投資者焦點。
那麼新興市場又如何?去年中國及印度受到內外因素夾擊,以致股市表現令人失望。在內部方面,通脹及地方債務問題令政府不得不收緊信貸;外部方面,歐美需求減弱,又打擊出口貿易。

政府放水空間增

即使如此,中印兩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仍超過50%,角色舉足輕重。目前新興市場的估值已跌至歷史低位,亦沒有歐美的結構性問題,基本面仍然良好。而且新興國家在經濟放緩的同時,通脹亦正在回落,政府有更大的空間去調整貨幣政策,令資金有喘息的機會。即使在短期內新興市場仍面對不少波幅,然而長期來說,在城市化發展、中產人數上升、資本市場逐步開放等因素下,新興股市的發展仍然令人期待。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