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分拆最賺錢業務上市,公司股價是否必跌無疑呢?筆者去年10月16日曾在本欄撰文「電盈分拆散戶點拆招時」曾提出以下比喻:「牛雜粉賣21元,淨粉賣28.6元,你會如何選擇呢?……如果我食齋,驚牛雜污染碗湯,貴啲都要叫淨粉。由於電訊業務盈利穩定,餘下業務競爭相對激烈。」筆者當時以較平的牛雜粉,比喻分拆前市值較低的電訊盈科(008),以較貴的淨粉,比喻分拆後市值較高的電訊信託(6823),當時已明確指出,電訊盈科投資價值遠不及電訊信託。三個月過去,電訊信託上周四創上市後新高,反觀電訊盈科則「仍」然「fall」,創2010年10月以來新低。
太古股份以實物方式分拆太古地產(1972)上市,每持有10股太古A(019)可獲發7股太古地產股份,每持有50股太古B(087)股可獲發7股太古地產股份。太古A和太古B股價除淨後連連下跌,以上周五收市價75.45元計,較除淨前收市價93.45元,累積下跌19.26%。
假設市場認為,太古A分拆前後,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折讓幅度不變,以除淨後首日收市價80.35元計,較除淨前下跌14.02%,則與上述理論價值接近。
業務非雞肋
無可否應,筆者看好太古地產業務,可能是因為情意結,三歲開始住在太古城「直至八年前」。三十多年來只租不賣的停車位和商舖,不斷翻新的設施,越來越高檔的商戶組合。
沒有又一城,仍有廣州太古匯和北京頤堤港,太古地產吸引力仍不減。然而,分拆後的太古股份,業務亦不是雞肋,航空、海洋服務、貿易及實業業務可望保持穩定,港機工程(044)和飲料業務料有不俗表現。
太古會否重蹈覆轍,股價成為電盈翻版?筆者認為機會不大。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