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年電影,除寫寫評論或影話,偶爾也會關心其他人對某齣影片有甚麼看法,但很少像今次這樣好奇,要看看行家們怎樣寫《緣滿除夕夜》。英美的重要文字傳媒我竟找不到一篇是讚的。我總覺得,彈人的文字很易寫,因為三言兩語就可以打發掉,「毫無創意,粗製濫造,不知所謂....」而且顯得你品味過人,高高在上,但要你寫五百字去讚一齣你喜歡的電影,就困難得多。
一齣圍繞着紐約時代廣場除夕倒數的電影,串起了大都會的悲歡離合,人物眾多,而做到人人有戲,但由於篇幅所限,有如折子戲般不夠深刻感人,那也是沒法可想。從實際拍攝角度去考慮,那不是關在攝影棚裡就拍得出來的電影,那是一半時間要看到廣場上人山人海的場面(當然有許多是去年的真實記錄)。我在想,即使把同一個劇本交給史提芬史匹堡導演或監製,效果就一定比現在好嗎?片中令我頗為感動的一個角色,就是臨危受命、之前被「炒魷」的電工師傅,解決了升降球技術故障的問題。他操前東歐某國口音的英語,也被某英文影評大彈一通。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