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開《蘋果》的朋友都習慣了,體育版總是被夾在財經版的裏面,好像都有好些年了,當中的考慮可能是睇財經和看體育的讀者,大部份都是同一類人吧──男人。
而最近翻開財經版,卻越來越像看體育版了,蔡東豪先至寫完行山寫跑步,姚崢嶸講完阿仙奴講巴塞,看得我不亦樂乎,太好了,以往像是火星文的財經版都變得親切了,是體育故事無遠弗屆?還是財經話題世界通行?
周五的蔡生鴻文講跑步心經,頭一句已經深有同感,大意是人生裏後悔的事十常八九,就只有一件事永遠做完都不會呻笨,此之謂跑步也,認同得不能之餘,回頭一想,其實這句說話這個想法,我也曾幾何時講過,更多的跑步人也肯定諗過,於是乎共鳴之餘,竟然有一絲如此的想法,那個曾經高不可攀的原氏物語的原復生,原來平凡得像你我一樣,大概跑道面前,確實人人平等。
高深的故事或可以明白道理,平凡的經歷卻又可以感人至深的行多一哩,讀者心諗你都得,我也不會差吧。也來分享我過去一周的跑步計劃,由於倒數已踏入最後一個月,未來這3周需要累積里數,但我這位兼職跑手,以往試過太多次跑一日之後,頂唔住要唞多兩日的苦況,所以這周由5公里開始,每天只增加一公里的距離,每日多一公里,心理和生理都舒服得多了,唯一的要求是每一里的速度要盡量一致,即是要保持均速。
在runkeeper的GPS提示協助下,頭四日進度超理想,每日的均速都有所提高,眼看目標的5分鐘一公里隨手可得,卻在接連的第5、6日節節倒退,均速不保,尤幸里數猶在。
粗略分析,發現自己在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總是過快,以致前後的段數都有影響,這大概都是「小學雞」症候群,剛開始和就快完這兩階段,都是小學雞過度興奮的時候。未來這一周的目標,是要減低興奮時的過快,以及更重要的,提高沮喪時的過慢,做一個均速人。
文:k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