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1年8月以來,溫州不斷傳來資金斷鏈的消息。浙商銀行溫州分行行長王成良接受央視訪問時稱,「溫州金融風波對我們銀行影響還是很大的,最主要是企業這種信用不怎麼好了」。社會的誠信遭到了很大的破壞,這反過來對銀行貸款和還貸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作為溫州「草根金融」代表的浙商銀行,一直是發展比較順利。不過,這場突如其來的民間借貸風波,卻讓他們很受傷,最直接的損失莫過於淨利潤的大幅「縮水」。
溫州銀行:經營壓力大
王成良表示,去年銀行的淨利潤較2010年還下降2500萬元(人民幣.下同)。這個應該說是比較直接的影響。所以溫州金融風波遲早要發生的,這發生還是對銀行影響很大的。銀行也希望春節以後,這場風波能夠平靜下來。
相對於浙商銀行溫州分行,溫州銀行的受傷則算比較輕的,但儘管如此,「跑路潮」帶來的信貸風險苗頭以及依然持續不斷的企業關停事件,已經足以令銀行神經繃緊,信貸風險防控儼然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溫州銀行董事長邢增福指,「作為地方城商行的法人機構,我們也面臨比較大的經營壓力。部份企業成本的剛性增長,給我們整個經營帶來很大的壓力。對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一個挑戰。」
據悉,溫州有21家銀行受此次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牽連,直接或間接受到牽連的資金達到15.86億元,甚至還波及到個別銀行的股價。業內認為,溫州銀行業面臨的真實危機可能遠大於賬面數字,而更深層的危機則是個別中小企業信用度受到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