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被病人投訴,是在愛丁堡當實習醫生的時候。
事隔三十年,仍然歷歷在目。
第一個反應,是怒火中燒:你這個沒良心的,如果我那晚不是守在你床邊,數次把你從鬼門關拉回來,你哪有命寫投訴信?竟然因為沒有救護車送你回家這樣雞毛蒜皮的事投訴我?(當時我認為他已復元,可以自己乘計程車回家)。
很快憤怒就變成擔憂:我還未取得正式的行醫資格,會不會功虧一簣?實習之後我還想繼續培訓,會不會影響我晉升的機會?同事們會不會因此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黃臉孔有了看法?
幸而當時的老闆安達臣醫生明白事理,替我擋住醫院行政部的責難,也沒有要求我寫自白書。大師兄當奴開解我:「別氣餒,這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的。說不定下次有出了事故的病人表揚你!」
數年前午膳後微服經過威院門診部的候診室,無意中聽到有位病人口沫橫飛:「我梗係投訴佢啦,一投訴,唔使等,重可以睇到大醫生!」病人聯絡主任(即醫院處理投訴的護士長)為了息事寧人,通常都會對來投訴的病人作出一些讓步。但這一來,又怎不令前線醫護氣苦!
新畿內亞醫院醫療資源匱乏,醫院的效率也實在不敢恭維。醫生、護士經常無故曠工,實驗室、X光室的服務也時有時無。排好了的手術,也經常因藥物、熱水、氧氣等供應不上而取消。但當地的病人卻太過「樂天知命」,鮮有怨言。醫院並無設立投訴部門。當地的兩份報章,亦極少報道醫療事故。
我那時在想:「若果病人多點投訴該多好!」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