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鋤弱扶強 搵錢過年

投資導航:鋤弱扶強 搵錢過年

去年股市跌到殘,好多板塊更加以「超抵價」發售,不過跌市莫估底,今年首季危機處處,胡亂入市,隨時驚見「更抵價」,無謂農曆年都未過已經成手大閘蟹。黃飛鴻教落,做人要鋤強扶弱,幫助弱勢。同樣道理放諸於熊市,最後極可能只會變成「宇宙最弱」,兼夾真係見底時冇得翻身!去年試過越撈越低,今年寧願鋤弱扶強,跟紅頂白,要買都只揀強勢股,石油及電訊股買咗放心,但受歐債困擾的出口及金融股,只會越買越傷心。

《強勢板塊》
石油石化股 可大放異彩

要數近期最強勢板塊,石油石化股肯定是其中一員。中石化(386)去年逆市彈9.8%,中石油(857)跌4.8%亦跑贏大市,中海油(883)則因漏油事件令股價疲弱,未能作準。展望今年,在地緣政治緊張令油價高企,以及內地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有望出台的情況下,石油石化三雄隨時大放異彩。

油價短期難回落

中央上周通知,暴利稅起徵點由原來的40美元上調至55美元。花旗隨即發表報告,預計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少交暴利稅後,全年盈利能分別提升16%、10%及9.5%。巴克萊加入唱好,指中海油和中石油今年至2015年平均盈利,每年能提升5%至7%。
三油股上周打響頭炮,而成品油定價改革更會成為油股中長線呈強關鍵。據悉,新機制涉及兩層面,首先是縮短調價周期,時間由目前22天減少至10天;其次是改變操作方式,發改委不再審批價格調整,將定價權下放到三大油企。
波斯灣局勢持續緊張,期油再度突破100美元關口,市場預期油價短期將難以回落,亦利好油股表現。

中資電訊股 炒iPhone概念

去年最強藍籌板塊,非中資電訊股莫屬,聯通(762)埋單飆47%,榮膺股王;中移動(941)僅跌1.7%,中電信(728)則進賬8.6%,為H指成份股第三位。展望今年,內地智能手機市場方興未艾,電訊商已磨拳擦掌,搶佔這塊「肥豬肉」,當中聯通可越戰越勇,中移動則屬穩陣收息之選。

中移防守性強

本周五(13日),iPhone4S將在內地等21個城市開始銷售,最低售價為4988元人民幣,較水貨略低,相信有望趕及農曆新年前,掀起新一輪換機買機熱潮。聯通11月3G新客達338萬戶再創紀錄新高,市佔率首次突破40%,今年首季有望再藉4S再下一城,進一步搶客。技術上,聯通採用國際廣泛應用的WCDMA制式,對上客及數據用量均有助益。除iPhone外,Android手機亦成為聯通3G上客的必殺技。
另一邊廂,雖然中移動市佔率緩降,但11月已完成年初定下的3G上客目標。近年中移動已變身為穩定高息的公用股,防守性亦最強。

iPhone4S本周將在內地開始銷售,中資電訊股有機會借勢再升。

《弱勢板塊》
歐債高危股 恐難逃捱沽

歐債危機令去年下半年環球市況風雨飄搖,隨着歐洲央行去年底公佈向歐洲銀行進行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合共借出4890億歐元,市場暫時得到短暫平靜。不過,這場風暴沒完沒了,意債息率重上7厘警戒線樓上,惠譽剛降匈牙利主權評級,隨着今季為歐洲多國贖債高峯期,與歐洲相關股份,肯定捱沽,弱勢難扭。

思捷銷售勢放緩

與歐洲關係密切的思捷環球(330),逾八成收入來自歐洲,管理層坦承歐洲銷售疲弱,短期難扭轉銷售放緩勢頭。去年重挫73%,成為最樣衰藍籌的思捷,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集團今年度盈利預測僅4.28億元,每股盈利0.346元,預測市盈率達30倍,遠高於恒指目前的8.5倍,潛在下跌空間很大。再者,思捷被剔出藍籌只是時間問題,屆時指數、長倉基金齊齊掟貨,就算唔沽空造淡,都應清貨離場。
滙豐控股(005)是另一隻受累歐債高危股。截至去年9月,滙控持有歐豬主權及政府債券資產55億美元,危機一日未除,滙控肯定無運行。

本港地產股 未到反彈時

恒生地產指數去年瀉24%,但樓價竟升一成,投資者倘以為地產板塊遭過份拋售,膽粗粗入市,恐怕言之尚早。市場普遍共識,樓價調整勢在今年正式爆發,觀乎地產商在成交低迷下,由去年底持續至今年初的「散貨」行動、「空軍」不停轟炸,及政府未有計劃修訂額外印花稅(SSD)措施,地產股現非博反彈時機。

施永青:樓價「跌硬」

去年新世界(017)跌足五成,恒隆(101)、恒地(012)、新地(016)及長實(001)等巨頭全線滑梯式下跌兩至四成,風光不再。即使累積一定跌幅,但淡友近日仍發力沽空地產板塊,相對跑贏的信置(083)截至上周五止沽空比率已連續6個交易日超越三成,反映此板塊難言見底。
淡友的確不乏造淡理由,多間大行均估計,今年才是樓市調整最黑暗的時候,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預言今年樓價「跌硬」,全年跌逾一成,美聯主席黃建業亦指會睇得保守,樓價調整少少,交投再少兩成。昔日內地客大手掃貨豪情漸減,弱勢地產股恐怕低處未算低。

鄭家純任董事總經理的新世界,去年股價跌足五成,是眾多地產股之最。 資料圖片

《專家意見》
低吼強勢股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弱勢股吸引力低,反彈空間有限,部份可能會像早前航運股出現超賣而借題發揮,但實際推升空間有限。強勢股宜低吼,電訊設備股今年需求料轉強;另外石油股較看好石化類。」

弱股或反彈

時富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姚浩然:
「鋤強扶弱還是再買強勢股,要睇時機,今年第一季投資者仍未太有信心,選歐洲敏感度較低及防守性高的股份。但到第二季,預期內銀銀根放鬆,之前較弱股份可能會有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