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擬在維港以外填海,工會指可為泥車司機及機械吊運工人製造就業機會,之後起樓又可創造大量建造業空缺,若以當局計劃填海1,500公頃計,涉及空缺數目肯定以萬計。不過,漁民組織則批評填海是出賣漁民,勢必影響漁民生計。
建造業料增就業機會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表示,在創造就業的大前提下,工會冇理由反對填海,根據政府填海規模,他粗略估計,填海工程前期可創造逾萬個就業機會,主要涉及泥頭車司機及吊運工人,而填海後平整地基工程也可製造職位。
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總幹事陳三才表示,每年本港將建築廢料運往內地處理涉及開支超過10億元,若利用建築廢料在本港填海,而並非使用海沙船,協會也支持填海,「一船建築廢料就要用500架泥頭車嚟運送,對我哋嚟講多咗就業機會,而最重要係對海洋生態嘅破壞比較少」,還可減輕對本港堆填區的壓力。
不過,香港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批評,政府一方面以保育為名,禁止拖網捕魚,另一方面卻再重提填海,是出賣漁民。他說,政府每次大型工程或填海後,漁獲也會大減,扼殺漁民生存空間,他認為25個選址中,蒲台島絕不能填海,促請政府提出數據,邀請專家向漁民解釋填海對他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