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Me:錦江低吸博升72% - 高彰坡

FollowMe:錦江低吸博升72% - 高彰坡

1)執內地酒店業牛耳的錦江酒店(2006),06年12月在港上市,H股大股東是社保基金,至今仍持有7.78%,近期動態有異,可能是變化前夕,值得多看兩眼。
錦江06年底招股價2.20元,以其品牌背景及內地酒店網絡的無遠弗屆,不但超額認購,甚至連社保基金也入股1.1億股,佔當時發行股本9.1%,至今曾有兩次增持與兩次減持,首次變動在07年4月17及18日,先增至1.16億股,作價4.655元,翌日以4.544元減持至1.1億股。前年6月增持至1.12億股,到同年11月又減回1.08億股,作價分別是1.641元與1.96元,至今仍維持不變,佔現時發行股本7.78%。

炒私有化概念

再看錦江成交量,前年6月23日突有一天成交增至5096萬股,為09年7月29日以來最高紀錄,之後回復一貫淡靜交易,到去年10月11日成交突增後,便一直保持旺態至今,其中有3日成交在2000萬股或以上,其間社保基金並無增減持行動。
錦江並無其他基金持股逾5%,近3個月成交轉旺,不排除有大手買家趁低收集,而社保基金手上的股份,不難成為覬覦對象。
現價買入錦江的確是趁低吸納。06年上市後,股價一度升至5.248元(經派息調整),現價0.92元,較高峯仍低82%,比招股價仍潛水58%,以NAV的吸引程度,另一個潛在的可能性,是大股東將之私有化亦十分化算。
大股東錦江集團持有內資股,佔總股本69.52%。以內資股31.735億股連同H股13.915億股計,市值僅42億元。截至2011年6月底,錦江NAV達70.55億元,市值折讓達40%,對私有化有一定誘因。

重估後PB吸引

除成交有異外,錦江上月底突有行動,將旗下一家酒店重估,產生溢價約5億元(人民幣.下同),可能是為年結部署,令上半年盈利下降12.2%的倒退業績重現光彩,承接2010年度(12月年結)盈利大增2倍的佳勢,保持增長勢頭。
去年上半年,錦江來自星級酒店、餐飲與旅遊中介業務的盈利均呈下降,僅經濟型酒店收益保持增長,若下半年形勢不變,加上有約5億元的重估物業溢價,盈利可望達到3億元,較上年度的2.48億元,有21%增長,每股盈利0.066元,折約0.081港元,預測PE達11.4倍,不算太吸引,但計及重估物業溢價可刺激每股NAV上升,其PB一定比現時的0.60倍更吸引。
錦江計至去年6月底,在內地擁有及管理的酒店達113家,房數逾3.4萬間,另外透過持有50%權益的IHR集團及其聯營公司,合共管理315家酒店,房數達5.8萬間。其他同業要趕上這個規模,絕非未來十年八載內可以辦到,可見錦江的優勢。
社保基金長期持有的錦江,暫不易重浮水面,相信會尋求解決辦法。以黃金比率計算彈幅,目標1.58元,博升72%!

滙銀短線可追落後

2)本欄推介的「12月之星」滙銀家電(1280),上月中退至0.56元後,正逐步收復失地,上周彈上0.67元,收0.61元,借新一輪「家電下鄉」浪潮,可轉勢向上,目標維持0.97元,望升59%。
較早前推介的創維數碼(751),上周率先迎接新一輪「家電下鄉」,累升13.6%,但滙銀仍原地踏步,有短期追落後空間。

三大基金或增持

滙銀前年3月上市,招股價1.69元,至今仍潛水64%。經過去3個月橫行後已築妥底部,伺機重返升途,支持理由包括:
(1)PB吸引。去年6月底NAV每股1.043元(人民幣.下同),折約1.27港元,現價PB0.48倍,較創維的1.08倍,折讓達56%。
(2)預測PE低。2011年度(12月年結)上半年多賺32%至4794萬元,預測全年盈利1.05億元,增14.5%,每股盈利0.10元,折約0.122港元,現價預測PE低至5倍,較3家主要同業如國美電器(493)、TCL多媒體(1070)及創維等的平均預測PE7.5倍,仍有33%折讓。
(3)三大基金ARCCapital、APSAsset及PopeAsset均持滙銀逾5%,低位增持可能性存在。
高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