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發模擬考卷唐英年謬論變通識題

考評局發模擬考卷
唐英年謬論變通識題

【本報訊】由考試及評核局擬定的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科練習卷昨日曝光,試題多是近兩三年時事,避免涉及較艱深的全球化和國情議題,不過也有驚喜題目,如將辭職選特首的唐英年狠批激進80後的言論,列為其中一必答題。有通識科教師指難度適中,相信考評局故意手鬆,減低首屆「白老鼠」考生恐懼。
記者:倪清江、歐陽子塋

該科設兩份試卷,卷一有三條必答題,各有一幅圖畫或一個圖表,再配以一段文字組成;卷二則有三條題目,考生選其中一條作答。兩卷問題形式相近,先考學生對資料的解釋,再而要求表達觀點,作答時間合共3小時15分鐘。
試題多是近兩年發生的時事,如必答題第一條,是去年初一篇新聞報道,由本港出現重金屬鎘超標白米,引伸至考學生關於工業發展對生活質素的影響,再而要求提出避免吃毒米的建議。

通識教育科被譏為「吹水科」,不過是四個必修科之一,學生應試時神色凝重。 何柏佳攝

《考生心聲》
蕭振東--融會貫通
「好多人以為呢科靠吹水、背資料,但係其實要留意時事,融會貫通。」

《考生心聲》
李碧嬋--留意新聞
「呢份卷回應咗學生嘅要求,範圍針對本地同青少年貼身問題,留意新聞可以應付。」

要學生表達是否認同

六條題目幾乎不涉政治,惟卷一第二條引用了一位主要官員在去年初評論「80後」的演辭撮要,但沒有註明是誰,查實是辭任政務司司長選特首的唐英年,去年1月中狠批部份80後的激進行為,但原文最惹火的一句「剛愎自用,加上勇往直前,好容易車毀人亡」,則沒有引用;問題則是要學生表達是否認同唐所言。
對於該試題片面引用原文,以及被指問題有引導性,考評局回應稱,制訂試題時沒有政治考慮,只是配合課程要求學生對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
卷二第一條是引用去年初的報道,指男子在網上訂了一束半枯黃爛花送給女友,令她感到自己是敗柳,才會收到殘花,從而考核學生對港男港女問題和中西文化認識。不過這相比另兩條題目(中國十二五計劃和少數族裔人士被歧視問題)則較少人答,如將軍澳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70名被抽查的考生中,僅15人選答這條。

聯會顧問指程度適中

通識教師聯會顧問張銳輝表示,練習卷程度適中,「令人滿意,唔係深到嚇人。不過只識吹水唔會識答」。
張銳輝指通識包括六個單元,但試題主要包括本港及公共衞生,「全球化、中國出好少,唔單止學生安心,老師都係,唔恐慌,軟着陸好過硬着陸,希望真試題都係咁。」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通識科主任陳國輝認為試題整體較本地化,「估唔到會偏重喺香港發生嘅事」,程度比他預期淺。

文憑試通識科練習卷題目概要及要求

試卷一(三條必答題)
1)內地食品安全
以內地大米含重金屬的報章摘要及一幅漫畫,回答農、工業發展對生活的影響,以及減低港人進食有關大米風險的方法。

2)80後現象與唐唐言論
分析年輕人的教育及失業統計資料,指出他們面對的挑戰,以及就唐英年的觀點表達同意與否。

3)標準工時
根據港人的工作與生活比例調查結果及標準工時的報章摘要,描述有關形態及評論勞工界主張標準工時的觀點。

試卷二(三題選一題)
1)殘花敗柳論
根據情人節有女士不滿收到男朋友已枯黃的花,指敗柳才收殘花的報道,回答情人節送花是否反映香港社會上的性別定型。

2)中國能源與環境發展
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減能源消耗及經濟增長的報道,提出原因及不同持份者可能面對的困難。

3)香港族裔共融
以一名居港印度人的訪問,回答偏見對少數族裔成長帶來的困難及促進共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