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參選人梁振英,早前公佈房屋政綱,似乎觸動了部份香港人的神經。身邊朋友開始擔憂政府有機會回到「八萬五」政策,雖然未至於是8.5萬個單位這指標,但理念似乎是各人皆有自己的房屋。要達到目標,便會增加房屋供應,故朋友們正計劃將手上物業沽出。原因是假設梁振英當選,並實施其房屋理念,屆時有機會未能如現時般順利走貨。
政府不應補貼買樓
雖然越來越多迹象顯示,政府於公屋、居屋及夾屋等方面,將擴大自置房屋政策的資助,但是筆者相信政府並不希望對樓市有負面影響。經歷「八萬五」後,大家明白如果樓市被拖垮,沒有任何一方有着數,所有人均是輸家。當樓價下跌,打工仔可能失業,屆時如何買樓、供樓?當然亦沒有人願意入市。
特首選舉還未正式開跑,民調顯示梁振英暫時領先其他參選人,至於選舉正式開始後,誰人機會較高,現在還是未知之數。因此,政府在言行舉止上需特別小心,不應令小眾的擔憂變成群體行為,由於對房屋政策有擔心,便在下屆特首上任前,趕着將持貨沽出,對樓價增添下調壓力。
不管誰是下屆特首,也不應讓市民擔心,房屋政策有機會重蹈「八萬五」的痛苦經歷。香港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政府是否有需要作實質買樓補貼?
買樓是小市民一生中最大投資,假設因有補貼引導小市民買樓,當樓價下跌,市民畢生積蓄可能付諸流水。筆者一直認為政府需多建公共房屋,而不是好心做壞事,拋出人人有樓的理念。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