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覺得銀紙以借貸利率計甚平宜,多少反映這十多二十年來全球銀紙的幾何式增長,且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甚,令筆者懷疑銀紙之增長會否比經濟生產的快及多。
今期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一些金融機構等的網站,找尋全球M3(BroadMoneySupply)和GDP(國民生產總值)的數據,非常粗略地看看情形如何。簡而言之,就似有銀紙增長大過經濟生產增長的現象。
過度放水可致通脹
注意近年M3及GDP的總額其實相差無幾,皆有70萬億美元左右,即上述指數之差距是由於M3的1980年基礎數較GDP的基礎數低,分別是7萬億對10萬億美元。無論如何,這現象可能有以下啟示:
(甲)若純從消費角度看,全球生產力(包括產品和服務)速度不及銀紙的快,即以現價格水平計,部份銀紙所代表的「購買力」實質是不存在的,一旦全面行使便可導致價格上升(通脹)。
(乙)若純從投資角度看,假設各類資產價格長遠離不開生產力,即以現價格水平計,部份銀紙所代表的「購買力」實質亦是不存在的,一旦全面行使便可導致價格上升(資產泡沫)。
當然,現實是消費和投資並存,不會只得消費或投資,且銀紙也不是全數被使用,更不會在全球平均地使用,有些經濟體系/城市/國家等會較被追捧吸引多些資金的。
然而,這只表示甲和乙可集中在某些時空發生,並不代表會消失,果然又是「錢作怪」!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