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有意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昨日公佈25個選址,包括建人工島、將島嶼相連及延伸海岸線方案,當中建議在長洲以南水域建造一個逾1500公頃的巨型人工島,相等於6個長洲,比赤鱲角機場島大。保育人士表明反對填海,認為新界仍有可發展土地,「填咗就冇得返轉頭。」記者:梁德倫、謝明明
當局去年底展開公眾諮詢,探討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增加土地供應的可行性。土木工程拓展署昨公佈25個可考慮的填海選址,涉及四個填海方案,包括建造人工島、將兩個島嶼相連、在人工海岸線或天然海岸線填海。填海面積由最小的10公頃至最大的逾1500公頃,預料最快2019年推出第一塊土地。
填海選址中,以長洲南水域填海造人工島規模最大,至少供應1500公頃土地,但政府指位置偏遠,運輸連接困難,加上曾發現江豚,未必是最佳選擇。
當局又建議將蒲台島與螺洲填海相連,供應至少300公頃土地,但該區存在珊瑚區和江豚蹤跡,影響生態。
人口料增至890萬
土木工程處處長唐嘉鴻指,本港人口2039年預料增至890萬,以現時人口密度推算要4500公頃土地發展才可滿足人口增長,即使用盡所有房屋發展地、石礦場、工業及荒廢農地等,仍欠1500公頃,需在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
當局今年中第二輪諮詢時會篩選出8至10個選址供市民討論。土木工程拓展署海港工程部總工程師李鉅標強調,政府沒立場取態;初步雖指海上建人工島對生態影響較小,在長洲南建大型人工島更似可一次過解決問題,但位置偏遠設施欠奉,未必受市民歡迎。
他說,現未有詳細環評及成本資料,先交市民決定採取何種填海方法及選址後才討論。他又稱,現未規劃填海所得土地的用途,新土地不一定用作建住屋。
生態熱點為何起樓
環保觸覺反對任何形式填海,質疑政府選址有問題。該會項目經理何嘉寶指,蒲台島與螺洲水深25米,填海難度高,「嗰度係生態旅遊熱點,點解想用嚟起樓?」在大埔海岸填海會成豪宅項目,擔心政府填海最終只是益了大財團。
保護海港協會顧問徐嘉慎反對政府填海作未來土地來源,認為香港仍有大量土地供開發,「香港並非冇地用,新界仲有大量土地未發展,但政府只係諗填海增加土地供應,陸地同海洋都係香港珍貴資源,填咗海就冇得返轉頭。」
保護維港行動召集人郭家麒對政府建議極度保留,無詳細環評、造價及成本效益等數據,批評政府以掩眼法諮詢公眾,企圖快刀斬亂麻落實填海,「好似灣仔填海工程翻版,諮詢時無提供足夠資料畀公眾參考,到落實方案後先陸續公佈資料,必定引起市民極大反響,最終受害咪政府管治威信,點解政府撞過咁多次板,都唔識吸取教訓。」